微距拍摄技巧(微距镜头技巧)
今天和朋友们分享微距拍摄技巧相关的知识,相信大家通过本文介绍也能对微距镜头技巧有自已的收获和理解。自己轻松搞问题。
文章目录一览:
微距的拍摄技巧
作为摄影人时间越长,我们会发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微小细节会越来越感兴趣(这些微小的细节往往又不被大多数人所认知)了,进而我们就产生了强烈地将这些微小细节真实和清晰的拍摄下来的欲望。微小细节的拍摄就是微距摄影或显微摄影。
微距摄影,可以将一些看上去很平常的花草、静物和昆虫等都拍的娇艳欲滴、晶莹剔透和活灵活现起来,用“细微之处见真情”一词来形容丝毫不为过,是恰如其分!
一、心理准备
要抱定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微距摄影,可以说是“脱皮掉肉”的摄影活动,也可以说是“磨练心智”的摄影活动,还可以说是“大悲大喜”的摄影活动。之所以说“脱皮掉肉”,是因为你要在花草丛中斗酷暑,在暴风雪中战严寒;之所以说 “磨练心智”,是因为你要在于无声处听惊雷,在于无形中看精彩;之所以说“大悲大喜”,是因为你要承受更多的遗憾,要享受更多的惊喜。请朋友们慢慢体会!
二、器材准备
微距摄影绝不等同于其它摄影,你要准备相关的器材,这样你拍摄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1.熟知微距功能:现在的相机特别是数码相机一般都有微距拍摄功能,你一定要了解其操作方法和拍摄范围。了解拍摄范围很重要,若物体不在规定的范围,将无法准确对焦。如果你的相机不具备微距功能,那么你需要准备一片或几片近摄镜,这些近摄镜能起到放大作用,也可以达到微距的效果。
2.脚架和快门线:在进行微距拍摄时,镜头的放大率很大,轻微的振动都会影响图像的清晰,用脚架是必备的。有时使用脚架也无法保证绝对的稳定,因此还要使用快门线,这样可以将振动降到最低。
3.各种颜色纸板:在进行微距拍摄时,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可以采用不同的纸板来代替杂乱的背景。你可以多准备几种颜色备用。
4..细铁丝和喷壶:在拍摄花卉时,我们可以让花卉摆一下美姿,也可以提前沐浴一下。让拍出的花卉更为阿娜多姿,靓丽动人。
5.其它备用物品:闪光灯、补光板、小刀和一些药品药物。特别注意两点:一是野外蚊虫较多,注意保护自己;二是尽量用自然光。
三、认知准备
微距摄影,就是要捕捉某一事物的某个细节或某个特点,这个细节或特点可以是色彩、形状、神情和行为等等。有了认知,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把握所要拍摄的主题。要做到充分认知,唯一要做的就是仔细,仔细观察主题内在的事物联系规律。请不要急于按下快门!
四、耐心准备
野外拍摄昆虫,是很多微距摄影爱好者的首选。但是,昆虫易动很难拍到或拍好,这个时候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指望一次或几次或十几次抓拍就能拍到和拍好昆虫,守株待兔是常用的办法,要的就是耐心。
五、光线运用
“画家是用颜料作画、摄影家是用光线作画”!谁说的不管他,但是很有道理。
1.顺光。也叫正面光,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在这样的光线下,被摄体受光均匀,景物没有阴影,色彩饱和,能表现丰富的色彩效果。但景物缺乏明暗反差,失了层次,少了立体感,最好不用。
2.逆光。也叫做背光,又称轮廓光,光线与拍摄方向相反,能勾勒出被摄物体的亮度轮廓。逆光下的景物层次分明,线条突出,画面生动,拍出的照片立体感和空间感强,最适合表现深色背景下的深色景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线。可以用它来捕捉剪影,效果不错,我喜欢!
3. 侧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大于0度小于90度角的光线。侧光下的物体,明暗反差好,具有立体感,色彩还原好,影纹层次丰富。其中45度的侧光为最佳,因为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是一种最常用的光线。
4.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上方。顶光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缺乏中间层次,拍景物、人物显得没有生气,是一种不够理想的光线。但对于老人等特殊人物发黑的眼窝、突出的颧骨、刀刻的皱纹很有表现力。
5.底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自然光线中是指早晨和黄昏刚升起或将落下的太阳光线。底光下拍出的景物十分生动,很有生气,而且这种光线色温低,暖红色调,具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光线。
6.散射光。也叫做假阴天光线,照度平均、光线柔和,光比小,色差小,在被摄体上没有明显的投影。这种光很适合表现恬静美好的生活、纯情的少女和天真的儿童。
特别提醒之一:我们要尽量多的使用自然光,补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补光使用闪光灯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闪光灯的输出强度,如果输出光量过大,会导致主体层次全无,毫无生气!
特别提醒之二:一定要注意曝光的准确,最好使用点测光(如果能够准备一个标准灰板备用最好不过)。如果相机本身没有点测功能,可以变化曝光组合多拍几次,直到满意为止。POCO好友BBOBBO告诉我:画家作画用加法,不断添加色彩;摄影家拍片用减法,只表现自己需要的部分!
六、拍摄方向
1.正面拍摄: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对象的正面特征,能把横向线条充分的展现在画面上。这种正面的拍摄容易显得庄严静穆,容易表现物体的对称结构。拍人像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亲切感。但这样的构图运用不当会使作品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
2.背面拍摄:背面拍摄是相机在被摄体的正后方。这种方向拍摄,常常用于将主体与背景融为一体的拍摄。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所关注的对象。背面拍摄不重视主题的表情,但是很注重用主题的姿态来表现内心,主要是形体语言的表达。
3.正侧面拍摄:指的是正左方或正右方拍摄。这种方向适用于表现主体突出的特色,有助于突出主题的正侧面轮廓和线条。
4.斜侧方向拍摄:指的是左前方和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和右后方。这种方向拍摄的特点在于使主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可以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
七、拍摄角度
1.平拍角度:就是照相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拍摄人物活动的场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拍摄自然景物的时,地平线的处理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地平线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这样做,远景和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平淡、呆板。
2.仰拍角度:相机低于被摄体向上拍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体高大的气势,能够将树这样的向上生长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的展开。利用近地面的仰拍,能够用于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仰拍脸部比较胖的人物时,尽量不要这样拍。
3.俯拍角度: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眼下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位置等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八、突出主题
1.运用浅景深:在光线照度充分的前提下,尽可能开大镜头的光圈,以虚化所摄主体的背景,且焦外成像最好。我们可以选择“光圈优先”模式或者手动模式。本人使用佳能百微,经常选择最大光圈F2.8进行拍摄。消费级相机镜头和非专业135微距头成像质量本来就差点,在完全靠近被摄体时可以适当的收缩一两档光圈以保证成像水准和清晰画质。注意:拍摄风光片光圈要尽量小!
2.运用长焦段:尽可能使用镜头的最长焦距,如EF70至200mmF2.8LU就使用200mm焦段。这样做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长焦距对景物的远近有压缩效果、更可以模糊背景以突出主体。
3.运用最近距:相机镜头越靠近主体,主题清晰的范围就越窄(景深越浅),也就愈发突出。有个前提条件,相机镜头在靠主题最近时要保证能手动或者自动对焦,否则无论怎么对焦都没法对清晰。
4、运用大对比:明亮的主题体要用深色的背景来衬托,深色的物体要明亮的背景来陪衬。因此,在拍摄花草昆虫或者是其他物体的时候,需要“以深(背景)衬浅(色主体)”、“以浅(背景)托深(色主体)”。这是八字要决,切记!
5.运用远背景:如果你同时使用了上述四招,还不能有效地模糊背景,那么你就要考虑被摄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是否太近了。因此,在拍摄现场允许的情况下,你可以将背景移动一下,让主题与背景距离更远一些,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背景模糊来突出主体。
九、拍摄昆虫时机
1.雨过天晴:POCO好友开心果告诉我,盛夏雨过天晴后是昆虫的活动高峰,而且这个时候由于翅膀沾有雨水的缘故,小昆虫的活动频率明显减慢,加上光线条件理想,实在是拍摄的最佳时机。
2.太阳初升POCO好友快意门告诉我,太阳初升,昆虫经过长夜后体温开始回升,一般都出来活动,这时是拍摄昆虫比较理想的时机,不仅露水减缓了它们的活动,而且斜射的阳光说是一种出彩的光线。但这时光线比较弱,民用数码相机难以有最佳表现。
3.预设陷阱:POCO好友智栋告诉我,昆虫都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可以采用“守株待兔”之法,预先对着陪衬体(如一朵花)做好对焦与测光,当猎物进入马上开火。
4.恋爱时节:昆虫交配时缠绵得很,常常是赶也赶不跑的,要拍下这浪漫的一刻可是一点都不难的。我曾拍过一对热恋的蝴蝶,我将它们拿起放在任何背景拍都可以!
十、拍摄昆虫技巧
高清晰是微距昆虫摄影成功的关键,主要是对焦问题。多数朋友在微距摄影中认为:相机的自动对焦几乎是不可信赖的。因此,我们要学会熟练地使用手动对焦,只有这样你才有更多机会拍好昆虫!对焦时,焦点一般要选择在昆虫的眼睛上。如果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机会,尽量多拍几张。
微距摄影怎么拍
1.微距拍摄要避坑,光圈并非越大越好
我们想要获得浅景深的三个关键是开大光圈、靠近拍摄和拉长焦距。而拍摄微距照片,首先我们需要尽可能靠近微距主体,其次微距镜头一般是中长焦段(如100mm),这两个都会使得景深范围变得极浅了,如果再将光圈也开大,那么清晰范围可能就只有几毫米的范围,不利于我们表现微距主体的细节。
那么,我们一般会考虑将光圈设置在F8~F11的范围内,既能获得相对更好的画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景深范围,表现微距主体的细节特点。所以,微距拍摄要避坑,光圈并非越大越好。
2.拍摄微距,控制曝光有技巧
拍摄微距照片,我们刚才说了光圈最佳是调整为F8~F11的范围内,为了保证画质又要将感光度设置为较低的数值,如ISO100,使得快门速度为了获得更多的曝光量而调得很慢,这时我们就要分情况讨论了。
微距拍摄有哪些技巧
摄影里面微距拍摄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拍摄模式,它真正可以体现出相机的清晰度和被拍摄事物最真实的一面。往往利用微距,我们可以把一些看上去平平凡凡的花花草草,乃至于各种生灵都拍的生动起来。下面我为大家讲述微距拍摄的拍摄技巧。
学会用眼睛当镜头
当我们那起相机准备摄影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把取景器当作是观察事物的工具,要学会把自己的眼睛训练的有镜头的感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我们所要拍摄的东西。在进行微距拍摄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仔细、尽心的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不要急于按下快门。所谓的微距,说白了久是离得很近的去捕捉画面,显然,捕捉到的画面一定是某一种物体的某一个细节。那么,只要我们觉得有可以用近镜头表现的部分就不要放弃。其实寻找这样的事物并不难,只要它身上的某一个部分具备某一种特点就没有问题。这个特点可以是形状、颜色、神情、状态等等,所以说不仅花花草草可以用微距来表现,万物都可以。
器材要求
1、相机或者镜头有微距功能。一般来讲,数码相机的镜头是不可以更换的,只有少数比较专业的数码相机可以。那么,对于不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讲就要求机身里面具备微距拍摄功能,一般用英文字母micro和小花的图形表示。对于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讲,一般要求所配的镜头本身具备微距拍摄的功能。
2、最好具备点侧光模式或者中央重点侧光。这是由于所要拍摄的对象的方位较小,需要准确的测光以便进行准确的曝光。
3、相机本身比较轻便或者配三脚架。由于在进行微距拍摄的时候最容易因为手动而使画面变虚,所以为了确保画面的清晰,最好选用轻便的数码相机或者稳当的三脚架。
4、焦距和放大倍率。焦距的选择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微距摄影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焦距的选择应该和放大倍率放在一起考虑:
花草、静物:50-1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1/8到1/4就可以;
昆虫、小动物:100-2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在1/4到1/2,1/1更好。
对于微距镜头来说,最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距离的大小以及放大倍率。
5、光圈不一定要很大。不要认为光圈放大就会有很明显的景深。在微距拍摄中,本身就会产生很鲜明的景深效果,就不一定需要大光圈了。
拍摄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细节
1、将变焦推到广角端在进行拍摄。这是针对于不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说的。和传统相机必须用长焦端拍摄微距相反,数码相机拍摄微距需要将变焦调节到广角,然后选择微距的拍摄模式,靠近物体进行拍摄。只有这样才可以对较准确快捷。
2、注意拍摄时的光线。我们来主要说说光位的用法:
(1) 逆光。也叫做背光,光线与拍摄方向相反,能勾勒出被摄物体的亮度轮廓,又称轮廓光。逆光下的景物层次分明,线条突出,画面生动,拍出的照片立体感和空间感强。因此,逆光最适合表现深色背景下的深色景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线。我们常常用它来捕捉剪影,效果不错。
(2) 顺光。也叫做“正面光”,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在这样的光线下,被摄体受光均匀,景物没有阴影,色彩饱和,能表现丰富的色彩效果。但景物缺乏明暗反差,没有层次和立体感。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用这样的光线,照片好像平铺直叙,不生动。
(3) 侧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大于0度小于90度角的光线,侧光下的物体,明暗反差好,具有立体感,色彩还原好,影纹层次丰富,而其中又以45度的侧光为最佳,因为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是一种最常用的光位。
(4) 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上方。顶光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缺乏中间层次,拍景物、人物显得没有生气,是一种不够理想的光线。但对于老头儿、老农妇等特殊人物发黑的眼窝、突出的颧骨、刀刻的皱纹很有表现力。
(5) 低光。是指从地平面刚升起或将落下的太阳光线,主要来自早晨和黄昏。低光下拍出的景物十分生动,很有生气,而且这种光线色温低,呈暖红色调,具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光线。
(6) 散射光。也叫做假阴天光线,照度平均、光线柔和,光比小,色差小,在被摄体上没有明显的投影。这种光宜表现恬静美好的生活、纯情的少女和天真的儿童。
3、注意拍摄角度。首先,摄影方向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前、后、左、右或者正面、背面、侧面。当我们要开始拍照的时候,总是首先选择摄影点,也就是选择摄影方向。确定了方向之后再确定摄影的角度。摄影方向发生了变化,画面的形象特点和意境也都会随之改变。
斜侧方向拍摄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这种方向拍摄的特点在于使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可以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
正面拍摄:
正前方拍摄有利于表现对象的正面特征,能把横向线条充分的展现在画面上。这种正面的拍摄容易显得庄严、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的对称结构。拍人像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亲切感。正面拍摄,由于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容易与取景框的水平边框平行,同时如果主体画面面积很大,则容易被主体横线封锁,使我们的视线没有办法纵深伸展。这样的构图会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
背面拍摄:
背面拍摄是相机在被摄体的正后方。这种方向拍摄常常用于主体人物的画面,可以将主体人物和背景融为一体。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人物所关注的对象。背面拍摄不重视人物的表情,但是很注重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主要是形象语言。
正侧面拍摄
这指的是正左方或者正右方。这种方向适用于表现人物或主体有独特地方的时候。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正侧面轮廓和线条。在拍摄主体人物之间感情交流的时候,可以将两个人的举动和神情生动的表现出来。
关于微距拍摄技巧和微距镜头技巧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