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太极拳入门自学教程(初级太极拳入门自学教程视频教程青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初级太极拳入门自学教程,以及初级太极拳入门自学教程视频教程青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目录一览:
- 1、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技巧
- 2、太极拳入门基本动作
- 3、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 4、太极拳入门初学教程
- 5、太极拳入门初学图解教程
- 6、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教学
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技巧
初学太极拳的入门技巧
一是选准一门太极拳:专门学练某一武林门派的一种太极拳,所称民间传统太极拳。我看后者是比较可取的,而且所练太极拳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不但动作准确,而且打出来的拳架也美观大方,更主要的是健身作用明显。
二是练好拳架:练好拳架是练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先师们所总结的叫练体固精。首先,第一位的就是,通过练好拳架,先把自己的身体练好,调整好。拳架在太极拳中的地位很好,练不好拳架则无法领会太极拳的精神要领,因此,要勤加练习。
三是意会动作要领的技击含义: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离开了技击应用就不称其为武术。而太极拳作为武术它又是达到太极功法和太极心法的一个重要过程。
太极拳的技击应用它并不是目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精、气、神、虚为混然一体的太极之光。所以掌握好太极拳每个动作的技击应用,是达到太极高层次的一种途径、一种手段。
初学太极拳最大的障碍是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太极拳好比是爬悬崖,初始阶段是最难的,但是只要爬到崖顶,后面几乎就是一马平川。
技击是每个习武之人的目标,练技击不仅有实战的作用,对身体保健功效也很突出。
又好象是种果树,不可能今天下种,明天就发芽,后天就结果,必须得几年如一日的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但是树长成之后,你就可以年年享受甜美的'果实了。
太极拳从开始训练到基本掌握,需要一个过程。过去有“傻三年、悟三年、练三年”之说,即便是有天赋、有明师的高手胚子,也是“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
三年,是基本可以掌握全部技术,十年是自己访师寻友,历练提高,使拳与道合、拳与性合的过程。
现在,经过太极拳明师们的提炼,提升了训练程序的效率,可以免去“傻练”的过程,一般人三个月就可以掌握一个梗概,具备一定的功力。但是“悟”和“练”这两个环节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纠正初学太极拳的四个错误
一、抓住桩功的根本,舒舒服服的去站:
传统的桩法是在舒畅中温养筋骨,而不是追求强度的静力性训练。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别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静态的桩功是如此,今后的动功也是这样,“慢练入道”,因为慢练是有氧运动,即使是抻筋拔骨,也只是韧带发酸,不会出现无氧运动的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气血上头的现象。一旦有这些现象,可能是意念过重,或者人为的追求强度,导致精神紧张,进而引起身体疲劳。这就大大违背了松静桩的本意。
二、脑子不要太累:
松静桩脱胎于无极桩,无极的要求就是混混沌沌,有什么就体会什么,没有了就没有了,什么也不管。有些朋友练功体会精细的吓人。你光一处一处体会这些细节了,脑子怎么静?脑子不静下来,身体又怎么会真正放松?
三、不要盲目相信初级阶段的感觉:
太极拳入门,最重要的是姿势正确,这一阶段的感觉是靠不住的。“感觉”不能作为检验自己功力的标准。感觉好,不代表练对了。没感觉,也不表示功夫不长。大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调身”上,把松肩、舒适、气顺等要领做对,做到可以无意为之,自然而然的程度才好。尤其不要形成发贴子、比“感觉”的心态。一句话站桩就是休息,就是滋养,绝不是体能锻炼,更不是头脑风暴,傻乎乎的站就好了!傻乎乎的站就行了!
四、要学会传统太极拳的学习方法:
太极拳本身是一种技术,但学习的方式属于艺术类。怎么说呢?这好比学书法,开始写得字歪歪扭扭,但是谁也不能说这是个错字,但从书法的角度来讲,这还不行。注意,“不行”和“错”是两个概念!错可以改,不行就要继续练!
太极拳的放松.首先要做到心理放松,不能太紧张了;其次是身法上的放松。身法上的放松.并不是全部放松到松软程度.而是肢体要有一定的支撑力.在有支撑力的情况下做到心理放松。太极拳的放松.不仅能使身体的机能进行自我调节.达到气血畅通.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在技击时.由于身体放松.减少了肌肉紧张造成的阻力.动作就协调快速。人体在紧张的情况下.动作不协调.反应慢.这些都是僵硬的表现。所以.太极拳要求放松。
但对初学者来说.我认为放松的问题不是最重要的。初学太极拳.动作不熟练.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僵硬现象.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你要做一个新动作.要达到规范的要求,都会产生紧张现象.因为你还不习惯这个动作.中枢神经指挥这个动作时还不能做到随意自如。人在学习掌握一些新的动作时.神经对肢体的支配动作是需要整合调整的.都有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达到熟练的程度下,自然而然不求放松即能做到放松.也就是等你习惯了这个动作.身体协调了.这时自然就能够放松。所以.在开始学习太极拳时.不能要求初学者放松.只要做到动作规范标准就行了。如果一开始就求放松.动作往往做不到位.而初学者最大的问题是动作不协调.不到位。把动作规范好了.动作熟练了.自然而然能达到周身放松、中正安舒的要求。太极拳要求的顶头竖项.各种步法、眼神、手法等的协调.等等.都需要一个不断熟练的过程。一开始讲究放松,而不强调动作的规范正确,那是练不好太极拳的。
太极拳放松的阶段有三个:初学阶段.去僵求柔.先求动作规范标准,在规范的要求下再求松柔:达到中级阶段.动作熟练.自如协调.这时专求放松.同时.还要注意规范动作;到了高级阶段.不求动作标准而自然标准.不求动作放松而自然放松.神经系统指挥自如.需要肢体有多大劲力.就会产生多大的劲力.不会有多余的劲儿;需要缓慢的时候.就能缓慢.需要快速的时候.就能急如闪电.达到了自然而然的地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
总之.初学者不要把放松放在第一位.而要把规范动作放在第一位.然后.求连贯.求圆活.虽然开始有些僵硬紧张.但是随着动作的熟练,自然能够放松。
太极拳入门基本动作
太极拳入门基本动作; 双缠手圈 、太极圈、开合圈、丹田内转圈、螺旋缠丝圈。
双缠手预备势:,自然站立,身体中正,含胸敛臀,放松沉气。
前出右脚,不丁不八,屈膝微蹲坐,丹田内气向左上斜向沿逆时针旋转,内气引动右手前伸,由外向内沿逆时针方向划圈。当内气转到小腹正中时,又经过丹田由左后下方沿顺时针方向向左前方旋转,同时内气引动左手前伸,由外向内沿顺时针方向划圈。
要领: 内外要成为一体,动作时快时缓,两手划圈时大时小,大圈套小圈,小圈又突然变成大圈,由大到小,由距离身体近到远离身体,反反复复,越做越疾,不停变速。呼吸自然配合,左右步可互换练习。
太极圈;具体练法:初学者面向墙壁,双腿蹲马步状,双手右上左下顺时针划圆;练十遍以后,改左上右下逆时针划圆,可反复多次训练。
开合圈;具体练法,初学者面向墙壁,双腿蹲马步状,双手右上左下顺时针划圆;练十遍以后,改左上右下逆时针划圆,可反复多次训练。
丹田内转圈;具体练法,初学者面向墙壁,双腿蹲马步状,双手右上左下顺时针划圆;练十遍以后,改左上右下逆时针划圆,可反复多次训练。
螺旋缠丝圈;具体练法:初学者面向墙壁,双腿蹲马步状,双手右上左下顺时针划圆;练十遍以后,改左上右下逆时针划圆,可反复多次训练。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太极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太极拳是一种修身养心的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是很常见的一种运动,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之间,以下了解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1
动作要领一:预备
人像一部机器,工作前必须发动预热。练太极拳亦是如此。
1、排浊。练拳前鼻涕、痰、大小便等应排净,手机、钥匙、手表、眼镜等要去除,轻装上阵、专心致志,准备练拳。
2、压腿。找半人高的台阶等压腿,尽量压到两手、两肘触及脚尖。左右腿压完后,要屈腿揉按左右膝盖和脚踝。
3、轮臂。成弓步站立,一手按前腿,一臂循环轮甩,左右轮换,拍打肩周和命门。
4、涮腰。双臂上举,随腰左右俯仰翻转。
5、拍打。双手搓热后,干洗脸、干梳头、揉捏耳朵,拍打全身,从面部到胸肋腹背腰腿前后、手背、胳膊依次酌轻重拍打,由掌到拳,由轻渐重,打到全身温暖方止。
6、踢腿、仆步等,用时大约10~15分钟。
7、转膝。弯腰两手扶膝,左右各转25次。
身体调整好了,可避免腰腿膝等不适感觉,也为演练太极拳做好了充分准备。太极拳的预备,就是“守之以静,以静待动”。
动作要领二:起势
做过预备动作后,浑身暖烘烘,关节部位都得到了活动,身形得到了调整,就可以起势了。
站好后,身形就要进入气功态。意想人站在地球(太极球)之上,茫茫宇宙浩瀚无际,天地人合而为一。此时应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五指松胀,手接天线。若两手无气感(无麻、热、胀等感觉),可前后轻轻甩臂,配合呼气吸气;或两手从前方搂气,灌注肚脐;或两臂从头顶采气,灌注百会(头顶),顺玉枕、大椎、命门、委中到涌泉(脚底),再由涌泉向上导引至下丹田、中丹田、人中到百会,依次循环转周天,使身体充分进入气功状态。
此时两臂感到粗胀,汗毛触觉灵敏,可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如此调意、调身、调息,一切俱备,就可以作起势动作了。
两脚开步稍宽于肩,两手向上抬起,意想提着地球向上牵引,十指间有无数条弹性黏丝,配以深长细缓的吸气双手缓慢向上平举,两臂距离略宽于肩,双手提抬至与肩同高时再坐腕下按,缓慢呼气。两手两臂似有无数条弹性黏丝顶着,下压过程感到异常舒适惬意。弹性细丝向上顶,两手往下按。
脚心涌泉暖洋洋, 身体缥缈宇宙间。
舌抵上腭丝丝甜, 腹式呼吸意深长。
道法自然麻热胀, 延年益寿太极拳。
美好的无极享受中也蕴涵太极拳的捋挤按、轻灵圆活、虚实松静、刚柔相济、彼微动我先动的真谛。
预备起势功夫到家了,下面的套路动作自然也就行云流水、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了。
太极拳入门步法要领:
一、太极拳入门步法起落要轻灵
这是步法的核心功夫。掌握好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缓起缓落的步法原则。
既要把握“猫步”中轻灵、柔和、敏捷、无声无息、“软着陆”的特点,又要领会“迈步如临渊”时,思想高度集中,谨慎小心,轻缓、窥探,随时可以收回、迈出的精神。
同时,还应匀速、连贯、绵绵不断。否则,既会影响步法的 任意互换,又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二、太极拳入门落脚的方位要准确
这是检验拳式是否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每个动作都应按照基本要求,把脚落到应落的位置。准则是“四正四隅”。
即东、西、 南、北四个正方向为基本方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与正东、正西方向线形成夹角45°者,为中间方位、为斜方向。
在四个斜方位中,还有两种情况:一 是在套路行进方向线左或右,成夹角约30°者;二是夹角小于30°者,这是以“八卦”“五行”来表示太极拳定势的方位, 也是太极拳独特的人体空间定位坐标。
既符合人体机理活动规律,又能使动作变换自如。因此,行拳时必须朝上述四个正方向前进、后退,或某个斜方向斜进、斜退,不可偏离。如失于准确,则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错误。
三、太极拳入门提脚的高度要适中
原则是“进步宜低,退步宜高”。低是贴近地面,高为不超过踝骨。这就应特别注意步法转换时摆胯的高度要适中,并保持一致。不能过高过低、忽高忽低。
同时还应注意“上步脚跟铲地,退步脚尖先行”的原则。也就是说,进步时,前进脚脚跟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退步时,后退 脚脚尖先落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侧行步(横移步),前脚掌内侧先着地,然后逐渐平稳过渡到全脚踏实。
四、太极拳入门两脚间要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
间距的宽窄,应以便于身体重心转换为原则。也就是说,不论进步或退步,要使身体重心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由原来的支 撑脚转换到另一脚。
一般的横向间距是:虚步10~30厘米,弓步20~30厘米(野马分鬃同肩宽),马步约为本人2~3脚长。
前后两脚一定不能站在一条直 线上,或左右交叉绕步。并步时,两脚平行,间距10~30厘米,成小开步,不可靠的很紧或成“八字形”。
五、太极拳入门步幅大小要恰当
步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因此,脚步大小应以脚步舒展、重心稳固、不过前过后、迎送相当、转动灵活为宜。
例如弓步,以一腿屈膝支撑、另一腿自然伸直为好,不可有任何勉强。习练者应结合个人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体悟、摸索,总结经验。
六、太极拳入门两脚要虚实分明
这既是太极拳运动中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对步法的一个基本要求。
拳论云:“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就 是说,太极拳的每个套路,除起势和收势时两脚短暂平行站立外,其余动作无时无刻不在一虚一实、一实一虚的转换中进行。
习练者要靠意念的引导、姿势的开合、 重心的.移换、呼吸的配合来调整实现。
具体做法
以腰脊命门穴为轴心,腰向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脚,成为支撑脚,左脚即为实;右脚起辅助支撑作用,为虚。
反之,腰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脚,成为支撑脚,右脚即为实;左脚起辅助支撑作用,为虚。二者交替进行,要防止步不分虚实的“双重”现象和拖泥带水的散步 式打拳。如此,手足才能得其用,攻防才能得其宜。
七、太极拳入门脚的运行路线要清晰,要走出弧形
走弧画圆是太极拳独特的运动方式。它以演练者的脊柱为轴心,手上有圆,脚下有圆,进是圆,退是圆。各式各样的弧和 圆贯穿于每个拳势之中。
因此,不论进步或退步,两脚都应根据“先收后开”的轨迹运行。不可直来直去,有棱有角。以弓步为例,不论左弓步或右弓步,都应先把 后脚收于支撑脚的内侧,然后再向左(右)侧前方上步。
倒卷肱则是先把前脚收于支撑脚的内侧,然后再斜向左(右)侧后方45°角撤步。这样就自然形成“月牙 形”或“弓背形”的弧形路线。
八、太极拳入门脚步要稳固
这是步型的核心,也是实现各种技法的保证。拳谚曰“迈步如犁行地,落地如树生根”;“腰如蛇行,步如粘”。只有根基扎实,身体平衡,上 肢、躯干才能灵活多变。
这就要求习练者注意做好:(1)开胯圆裆,两腿对撑,扩大底面;(2)身体重心的转换只能随步的变换而移动,步法不变,重心不能 变;(3)换步前必须先换重心,只有在支撑脚控制好重心后,才能将另一脚提起;(4)支撑脚必须五趾抓地,全脚踏实。切忌“掀掌”“拔根”减少支撑面。
九、太极拳入门脚的动作要与上肢动作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一起进行
做到身随步走,步随身移。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步到、身到、手到、眼到。内外相合,上 下相随,全身协调。不能步走身留或身走步留,各行其事,上下脱节。
拳谚说得好:“步动身随手方到,打人动步方得妙”。“手到脚不到,鬼也打不到;手脚一齐 到,金刚也跌倒”。
总之,太极拳的根基在脚,“先有好脚,才有好拳”。只有充分认识脚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地位,经常注意桩功、行步锻炼,打好步型、步法基础,加强腿部支撑力和柔韧性,才能提高拳技水平。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2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生理效益
1、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2、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
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
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
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3、提高心肺功能
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4、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
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精神效益
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打太极拳的好处不但能够强身健体,同时还能帮助我们排除压力以及舒缓情绪,是现代人理想的运动之一。
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周昭和1996)——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透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
练习太极拳的最佳时间
练太极拳最好在每日黎明或傍晚。
早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而且可以使人体从睡眠的抑制状态进入到积极的活动状态,使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都活跃起来,给一天的工作做好精神上的、身体上的准备。到傍晚,经过一天劳动如果不感到过度疲劳,则可以通过打拳调剂或化解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的疲劳。不过,在早晚练拳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阳光,不能获得在阳光下运动的好处。
如果在上述时间不可能进行锻炼,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拟定锻炼计划。在工间休息时间也可练太极拳,这对脑力活动者来说,不但活动了身体,也易化解脑力疲劳,益于工作。同样,体力劳动者在工间活动身体,也有助于疲劳的消失,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三班倒的工人将时间安排好坚持练拳,同样可以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上早班时,练拳可在清晨,运动量可大些;也可在下午或晚上,但不宜太晚,以免大脑皮层过于兴奋,影响睡觉。
上中班时最好在上午8点半以后,以中等运动量为宜。
上夜班时刻在下午4点左右练习,运动量可小些。
总之,练拳时间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如果没有完整的时间,甚至可以化整为零,分几次练习,同样有效。
学练太极拳的技巧招熟:多练习 打基础
所谓招熟,就是盘架子,打基础。这一段是练知己功夫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要风雨无阻、朝夕不停、反反复复地按照传统的规范要求,把太极拳套路练熟、练好。把每个动作都练的中正、松稳、圆合。
懂劲:听劲、顺劲、化劲、合劲、问劲、发劲
所谓懂劲,就是练习推手和技击,锻炼听劲、顺劲、化劲、合劲、问劲、发劲;用太极拳的原理来研究实战技击方法,这一段主要是锻炼知彼的功夫。通过双人或多人的推手、技击实战练习,从而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皮肤的局部反射能力、全身的整合能力和舍己从人的亲和能力。要练的泰山崩于前,猛虎扑于后而不惊、不慌,遇到强敌进犯而能松静、自如、灵活、畅达。
神明:空无、神妙、如云、似水
所谓神明,是太极拳的'最高阶段。它要求做到空无、神妙、如云、似水。
但是我认为练太极拳也有快捷方式。可以把练和用紧密结合,现在教太极拳的老师,多半只教练,不讲每式的用法。在讲用法时只讲推手,不讲击打,好像太极拳的技击就是推手。其实太极拳的技击和其它拳术的技击一样,富含点、打、拿、发、摔等各种技击方法,其中的“发”是各种击打技术中最高难的一种。但是如果只练推手,那就会走偏,就会使太极拳的技击功能退化。
把中国传统太极拳这一具有高层次技击技艺的武术拳种,推向只有健身、观赏价值的体育行列,这是一种犯罪。如果改变一下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太极拳、八卦掌及其它传统武术也会大大缩短见效的进程。再就是打破保守思想和提倡实事求是。
有的老师多年总让弟子站桩、盘架子,不肯说实用方面的东西,对弟子总是不放心,总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这样做对武术事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再就是有的老师不够实事求是,总以还不到说手的时候为借口,实际上是在掩盖自己的不足。这也是不负责任的。
初练太极拳的基本动作3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在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打太极拳时出现了腿部肌肉和关节损伤。因此,练太极拳时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或按运动处方练习,腿部已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习太极拳。
运动量不宜过大
多数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分钟之间,还有25%的人超过60分钟,其间休息时间过少。这样的运动量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是不合适的,可考虑压缩练习时间或延长间隔时间。
动作姿势要正确
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阎中正。如果动作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力量的协调发挥,使不该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续紧张,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的负荷过重,如屈膝下蹲动作深度过大,就会造成膝部劳损。
技术动作要规范
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 下相随,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但很多练习者在练习中,上下、左右脱节,如转体动作,上体转而下肢不转,使膝关节扭曲力过大,造成膝关节运动损伤;或 者动作不连贯,造成不应有的停顿,使腿部肌肉持续紧张。
太极拳入门初学教程
太极拳入门初学教程如下:
预备势:
并步站立:两脚并拢,自然直立,头颈正直;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于大腿外侧;精神集中,呼吸自然,眼向前平视。
起势:
左脚开步:重心先移至右腿,左脚轻轻向左分开半步,与肩同宽。
双臂前举:两手慢慢前举至肩高,肘微垂,手心向下。
曲膝按掌: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慢曲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落至腹前,手心向下,掌膝相对。
第一式:卷肱式。
两手分举:上体右转,右臂外旋,右手向右后上方划弧斜举,臂微屈,手心斜向上,高与耳平;同时左臂外旋,左手翻掌,手心向上举于胸前,手指向前;眼看右手。
卷肱前推:上体左转,右臂屈肘内旋,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内向前,手指向上;同时左臂屈肘后撤,收至左肋外侧,手心向上;眼看右手方向。
两手分举:上体左转,右臂外旋,右手翻掌,手心斜向上;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左后划弧斜举,臂微屈,手心向上,高与耳平;眼看左手。
第二式:搂膝拗步。
收脚举手: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至右脚内测,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至右肩外侧,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臂屈肘,左手向内划弧至右胸前,手心斜向下;眼看右手。
弓步推掌:上体微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向下经左膝前搂过,按于胯旁,指尖向前,手心向下;右手屈收经耳侧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手指向上,高与耳平;眼向前看。
回身举手:右腿慢慢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然后身体右转,左脚尖内扣,重心再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测,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自下向左上方划弧至左肩外侧,肘微屈,左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向内划弧停于左胸前,手心向内;眼看左手。
第三式:野马分鬃。
收脚抱球:左腿慢慢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然后身体左转,右脚尖内扣,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随上体左转收至右脚内测,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上、向左划弧,屈臂平举于胸前;左手向左、向下划弧于腹前昆材,使两掌手心上下相对成抱球状;眼看右手。
弓步分掌: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右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下按于右胯旁,肘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回身抱球: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然后上体右转,左脚尖内扣,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右脚随上体右转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臂外旋,右手向内划弧收于腹前;左臂内旋,左手向右上划弧屈臂平举于胸前,使两掌手心上下相对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第四式:云手。
并步左云:腰胯松沉,右手向内翻掌,手心向下,左手向外翻掌,向前上伸于右臂内侧,手心向上;然后上体左转,左脚尖外摆,右脚尖随之内扣,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小开立步;同时左手随身体左转向上、向左经脸前立圆云转,至身体左侧时,向外翻掌成平举;右手向下、向左经腹前立圆云转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内;眼看左手。
开步右云: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游包耍侧横跨一步,脚尖向前;同时随身体右转,右手经脸前向右立圆云转,至身体右侧时,向外翻掌成平举;左手经腹前向右立圆云转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内;眼看右手。
弓步左云:上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两脚尖均向前,成左弓步;同时左手经脸前向左立圆云转至身体左侧时,向外翻掌成平举;右手经腹前向左立圆云转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内;眼看左手。
并步右云: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小开立步;同时右手经脸前向右立圆云转至身体右侧时,向外翻掌成平举;左手向下、向右经腹前立圆云转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内;眼看右手。
开步左云:上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右侧横跨一步,脚尖向前;同时随身体左转,左手经脸前向左立圆云转至身体左侧时,向外翻掌成平举;右手经腹前向左立圆云转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内;眼看左手。
弓步右云: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脚尖均向前,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经脸前向右立圆云转至身体右侧时,向外翻掌成平举;左手经腹前向右立圆云转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内;眼看右手。
第五式:金鸡独立。
转身下采:上体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左手向内翻掌,随身体左转向下、向左划弧至体侧,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屈肘下落于右腿外侧,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向前看。
左独立势:左脚独立,右腿屈膝提起,同时右掌向前上屈肘挑起,肘与膝相对,手心向左,指尖向上,高与鼻齐;左手向左下划弧按至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右独立势:右脚下落,左腿屈膝上提成右独立势;同时左掌向前上屈肘挑起,肘与膝相对,手心向右,指尖向上,高与鼻齐;右手下按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第六式:蹬脚。
并步抱掌:左脚下落,上体微向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下、右手向上划弧经腹前交叉,上举合抱于胸前,右臂在外,两掌手心均向内;眼看左前方。
撑掌蹬脚:左腿微屈站稳,右膝提起,右脚向右前上方慢慢蹬出,脚尖回勾,力点在脚跟;同时两掌分别向右前和左后方划弧撑开,两肘微屈,腕与肩平,右臂与右腿上下相合;眼看右掌。
并步抱掌:右脚下落,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臂下落,两手经腹前交叉,上举合抱于胸前,左臂在外,两掌手心均向内;眼看右前方。
第七式:揽雀尾。
收脚抱球:左脚下落,上体微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于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右弧形平摆,屈肘举于胸前;右手向下,向内划弧收于左肋前,使两掌心上下相对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弓步前掤(bing):上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左腿自然蹬直,右腿屈膝前弓,成右弓步;同时右臂向右前方掤出,臂平屈成弓形,高与肩平,手心向内;左手向左下按于左胯盼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前臂。
坐身下捋(lv):身体微向右转,右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左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右臂下方,然后上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同时两手下捋,经腹前向左后上方划弧,直至左手手心斜向上,高与耳平,右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内;眼看左手。
弓步前挤:上体微向右转,左臂屈肘折回,左手附于右手腕内侧;上体继续右转,左腿自然蹬直,右腿屈膝前弓,成右弓步;同时双手向前慢慢挤出,右手心向内,左手心向前,右前臂呈半圆形;眼看右手腕部。
坐腿回按:右手翻掌,手心向下;左手经右腕上方向前、向左伸出,高与右手齐平,手心向下,随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左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按至胸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视。
弓步前按:上势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右腿前弓成右弓步;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眼平视前方。
回身抱球:左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然后身体左转,右脚尖内扣,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随上体左转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左屈臂平举于胸前;左手向左划弧至左侧,再向右上划弧至右肋前,势两掌手心上下相对成抱球状。
第八式:十字手。
弓步分掌:右腿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内扣,向右转体;右手随转体向右平摆划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动作稍向外摆,成右侧弓步;眼看右手。
十字抱拳: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脚尖内扣,随即向左收回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腿逐渐蹬直,成开立步;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两臂撑圆,腕高与肩平,右手在外,成十字手,两手心均向内;眼看前方。
并步收势:两手向内翻掌,手心向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然后两臂再慢慢分开下落,停于身体两侧;然后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右脚并拢,成并立步;眼看前方。
太极拳入门初学图解教程
太极拳入门初学图解教程如下: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式太极拳就是很多朋友喜欢的太极拳的练法之一。以下为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1、起势: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2、左右野马分鬃:
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
4、左右搂膝拗步:
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6、左右倒卷肱:
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8、右揽雀尾: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9、单鞭: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0、云手:
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11、单鞭: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4、双峰贯耳: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6、左下势独立: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8、左右穿梭:
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19、海底针: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
20、闪通臂: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23、十字手: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
24、收势: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教学
陈式 太极拳 ,是太极拳中的传统流派,其发展至今对于后人具有重大的作用,陈式太极拳在技击与健身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初学的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希望你们喜欢。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一:拳架要点
陈式太极拳博大精深,想要学好它,我们第一步自然要从拳架开始学起。
立身中正是第一要紧的事,应当贯穿太极拳练习的始终。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弯腰,旋转等动作。它是指做到支撑八面,体现太极拳沉稳从容的气度。
这一点可以在推手中得到检验,只有保持立身中正,才能使自己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主动地位,才能从容应付对方的各种劲道,不至于手忙脚乱。
此外,立身中正可以给人以不一样的精神风貌,使人看起来更加精神。
具体到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如下:
1、头顶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脸,也不可勾头。目光平视,下颌微向里收,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到虚领顶劲。
2、 注意含胸,这有助于背部的脊柱放长。臀部下敛(但不是指重心下坠),不可突出臀部,有助于尾闾中正。于是,相应于头部,就有了上下对拔之意。
3、四肢自然舒展放长,注意不可完全伸直,应该让关节保持适当弯曲。手臂做上举动作时,千万不要忽视沉肩坠肘。
陈式太极拳练习时讲究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要想达到此效果,就一定要做到立身中正。
4、手掌掌心微凹,手指不可曲拢,也不可完全伸直,五指不需要并得太紧,也不要过分叉开,目的是为了让劲能够放长,到达指尖。
5、运动时肩,肘,腕要节节贯穿,才能够收放自如。腰部为全身主宰,犹如机械装置中的主传动轮轴。两足则是人身体的根基,就象一棵大树的树根,树根如果不牢,遇到大风就容易被吹倒。
6、应当时时留心的一件事:沉胯开裆。实际上,沉胯则自然开裆。做到开裆,劲就可以沉下去。
7、从身法整体角度看,务必要做到三合,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上下照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周身运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要知道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是周身的协调运动,应当避免做动作时顾此失彼。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二:发劲
陈式太极拳的劲是整体劲,由全身各部位协调运动产生。
发劲要从练习拳架开始,如果感到心气下降,气沉丹田,就说明身体各个部位已经符合太极拳要求。如果感到重心不稳,心气上浮,便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动作,看看哪个部位做得不合格(可以对照书本上的拳架要求检查自己),通过自己不断揣摩就能找到正确的感觉,有人说,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与别人推手来检验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
发劲时,应当按照陈式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周身骨节依次排开)和具体要求练习,正确的发劲练习步骤是:
1、力求肢体外形正确,按外形要求检查自己,这个阶段是肢体动作引动内气,所以练好拳架很重要。
2、动作协调后,自然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时要求内气催动外形,古拳谱中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
3、第二步的这种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技击的对抗要求,在此基础上应继续下功夫巩固其运动体系,使其在任何干扰下,都能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成为"撞之而不开,破之而不散,浑然一圆"的运动体系。
再者,从生理上分析发劲过程如下:要想产生整体劲,决不能只利用身体某一局部肌肉发力,整体劲的来源于地面对整个人体的反作用力。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三:意、气、力
练拳时要求放弃杂念,呼吸自然,气要沉,神态如猫捕鼠,凝神敛气,不能散漫。同时又要做到神态镇定,防止动作僵硬变形。
太极拳谚常讲"用意不用力",初学者应当好好体会。用意不用力决不是要人缩手缩脚,动作拖沓无力。相反,用意不用力,正好有利于产生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有人比喻为绵里藏针,有人形容说动作外形看上松柔,一旦接触到,犹如碰到钢筋铁骨。
陈式太极拳应当锻炼出来的是内劲,是意、气、力三者的结合。通过意识指挥,使身体协调气血通畅,在发劲时,就能运用自如。太极拳练习者的肌肉力量比不上专业举重运动员。然而,前者优势在于他能在意识控制下,瞬间发劲,给人迅雷不及掩耳之感。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间"。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外似处女,内似金刚
中华 武术 ,门派繁多,仅拳术就有几百种。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内外两家。
外家拳多以拳打脚踢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战,攻防含义较为明显、让人一看便知是武术。陈氏太极拳则别具特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其功防含意大都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往往使人误认为此拳像摸鱼--样,不是武术。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转髋灵活,输通气血,练就充足的内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立身中正,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 方法
大家见过头顶碎砖、脖缠钢筋等,这是硬气功的运气方法。内气运到头顶上,头能将砖碰碎;运到脖颈上,能将钢筋缠绕起来。
陈式太极拳结合力学和经络学的理论,采用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以小力胜大力,以弱力胜强力。好象用一个小小的千斤顶,就能将载重几吨货物的汽车顶起来一样。所谓太极拳蓄发相变、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四两拨千斤,皆是螺旋劲所起的作用。故《拳论》讲:"虚笼诈诱、只为一转"从经络学上来讲,经络是指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和,则神机反常而生疾病,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为表里,拳势动作采用螺旋缠丝式的伸缩旋转,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遍身躯";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微微旋转使腰隙(两肾)左右抽换,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动,布于全身;通任、督两脉,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膝,达于四梢,复归丹田,动作呈弧形,圆活连贯,一招一势,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导致气血循环,此为运劲 (即运气),它区别于用劲。这种系统的运气方法是符合经络学说的道理,也是 其它 拳法和 体育运动 所少有的。
(三)把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和吐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身术,早在公元前几百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已有记载。汉初淮南子刘安就编成《六禽戏》,汉末著名医学家华佗又改为《五禽戏》,他模仿禽兽的动、摇、屈伸、仰俯、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用于治病保健锻炼,是后来气功和内行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氏太极拳把导引、吐纳术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运动,这不仅对强身健体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拳术的搏击技巧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四)陈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刚和柔,两者是相互对立的,然而陈氏太极拳则把刚劲与柔劲揉和在整个套路中,一招一势刚中寓柔,柔中寓刚,达到刚柔相济。《拳谱》规定:"运动之功夫,先化劲为柔,然后练柔成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名名之。"为什么太极拳的劲力要以刚柔相济为准呢?因有刚而无柔的劲缺乏韧性。易折易损,没有技击格斗的实用价值,只有柔而无刚的劲因失去爆发力也无济实用。故《拳论》指出:"然刚柔既分,而发用有别,四肢发劲,气形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掤、捋、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刚和柔的变换,从神与气上来讲,是通过隐与显表现出来的,隐则为柔,显则为刚。从姿势上来讲,是通过开与合表现出来的,合则为柔,开则为刚 (即蓄则为柔,发则为刚)。在运劲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动到落点时表现为刚。因有神气的隐显与姿势的开合,刚柔就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落点是运动到达尽头之点,是神显与气聚之处,所以表现为刚,除此之外,运气转换过程则宜用柔法。陈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开有合,每个开合动作都有运劲、有落点,落点要用刚劲,其它都用柔劲,以做到刚柔相济。这是做到刚柔相济必须掌握的原则,也是练习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基础。
(五)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
陈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意:即心意、意识。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妙机本是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问:运行之主宰?曰:主宰于心,心欲左右更迭运行,则左右手足即更迭运行;心欲用缠丝劲顺转圈,则左右手即用缠丝劲顺转圈;心欲沉肘压肩,肘即沉、肩即压;心欲胸腹前合,腰劲塌下,裆口开圆,而胸向前合,腰劲刹下,裆口开圆,无不如意;心欲屈两膝,两膝即屈,右足随右手运行,左足随左手运行,两膝与左右足皆随之,不然多生疵累,此官骸不得不从乎心也。吾故曰: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以上所言,即是心意与动作的关系。《拳论》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运行。"由此可知,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的密切关系。在走架子时,一举一动都是在意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呼吸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呼蓄吸,顺其自然,心意不可使气,轻轻运转,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六)实战性的竞技运动一一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
武术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而摔法只讲摔,不阱打,几千年来就一直独立发展,其他四种虽也综合锻炼,但仍各具特色。古代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也就说明这种分歧。与戚继光同时代的名手,如山东的"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等,也都各具一技之长。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所苦心积累的点滴 经验 ,也因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这就是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拳种在教传之后"失其真意"或竞技无一人传习的原因之一。
陈王庭以沾、粘、连、随、掤、捋、挤、按为中心内容,在螺旋缠绕的基础上,创造了陈氏太极拳双人推手法,练习大脑反应和皮肤触觉的灵敏性,综合了踢、打、摔、拿、跌等竞技技巧,并且还有所发展。譬如拿法,它不限于拿人的关节,而是着重拿人的劲路,这就高于一般拿法的技巧。陈氏太极拳这种推手方法,技击性较强,因此对发展体力、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都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推手方法代替了假想性和象征性的花假手法,解决了实习时的场地、护具和特制服装等问题,成为随时随地两人可以搭手练习的竞技运动。双人粘枪法也同于此。
陈氏太极拳的奥妙
陈氏太极拳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觉得不适于老年人,或是妇女们为了健身所作的运动,甚至有些青年人也是这样想法,以为不是正宗的太极拳,直到学习了陈氏太极拳之后,对于陈氏太极拳才有些认识,而等到练上多年入门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一、陈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而且蓄发明显,而一般的太极拳动作速度均匀,蓄发不明显。
二、陈氏太极拳是肢体呈螺旋运动及缠绕运转,它是一种缠丝劲,而一般的太极 拳是肢体呈弧形运动,圆转简单,是一种抽丝劲。
三、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是以腹部呼吸为主,是采用复式的丹田呼吸法,也就是反呼吸法,一般的太极拳是采用单式的丹田呼吸。
上面所说的不同三点,是荦荦大者,其它小节尚多,姑不具论。陈氏太极拳是以内劲与外功为表里,健身与技击并重,锻炼着重于内气的运行,即陈鑫所谓之「 中气 」。
这个中气是发于丹田,布于周身,开则达于四梢 (手足尖端 ),合则仍归于丹田,是为一开一合,亦即一动一静。
陈氏太极拳是名副其实的以太极阴阳、消息盈虚之理为立论,本屈伸开合、缠丝螺旋之法为演练,呼吸自然,动作雍容,以身法中正不偏为根本。
因之,具有增强体质,疗治疾病的功能,而于技击则有以小力胜大力,弱慢胜强快的效果。实为我国武术中极为上乘、高深、奥妙的拳法。
猜你喜欢:
1.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2.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介绍
3. 简述陈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4. 陈式太极拳学练的要领
初级太极拳入门自学教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初级太极拳入门自学教程视频教程青年、初级太极拳入门自学教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