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好人文摄影?(如何拍好人文摄影照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拍好人文摄影?,以及如何拍好人文摄影照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目录一览:
人文纪实摄影怎么拍
导语:人文摄影在摄影中是一个很特别的分类,其本质是关注人的生活状态的摄影活动,要反映人的本质特征,包括生存状态、精神追求、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等。人文摄影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对于初学摄影的小白来说,显然有些难度,而对于想要快速进阶的摄影小白来说,不妨学学下面几招。
光圈值:f/5 感光度:ISO-4000 曝光时间:1/80秒 焦距:57.3毫米
人文纪实摄影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所以想要拍出精彩的人文大片,交流必不可少,而想要和当地人无障碍交流,快速拉近自己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最好的方法便是接纳并融入到他们当中。
而摄影小白想要在这期间拍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最好的选择便是带上一台高端便携数码相机,机身紧凑不占地,操作简单好掌握,大底高画质,连拍速度快好抓 取,NFC功能随拍随传,佳能G3 X相机就是这样一台便携数码相机,机身小巧可以有效减少摄影师的侵占性,而24-600mm的光学变焦允许摄影者从远处拍下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是避免给当 地居民造成侵略感的利器。
光圈值:f/3.2 感光度:ISO-125 曝光时间:1/2000秒 焦距:8.8毫米
既然以人为主要对象,对摄影小白来说,能够快速简单的拍到想要照片的方法就是让被摄者“摆姿势”。
1、让被摄对象依靠在一些物体上
光圈值:f/5.6 感光度:ISO-1250 曝光时间:1/8秒 焦距:72毫米
倚靠外物的人们通常更趋于静止,降低了拍摄的难度。对初学摄影的小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上图中,高大庄严的教堂,神父安静的坐在椅子上,传递出一种安 定人心的力量。照片显然是长焦镜头拍摄,墙面背景做了一定虚化,近景中的花束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佳能G3 X相机24-600mm的光学变焦能轻松的做到这些。
这张老爷爷的睡颜照是依靠物体拍照的一个极端表达,怎么样,拍摄难度降低很多吧!用佳能G3 X相机的长焦镜头从远处拍下老大爷的午睡场景,避免了近距离拍摄打扰老大爷的可能。逆光拍摄下,佳能G3 X相机的大尺寸感应器能在短时间内收集更多光线,有效降低亮暗对比,保证画面光线协调。
2、被摄者与环境交流
在画面内加入一些被摄者周围物体,已具有当地文化特征或者能说明被摄者身份为佳。
光圈值:f/4.5 感光度:ISO-1600 曝光时间:1/80秒 焦距:22.9毫米
在异国厨房中,各种食材器具整齐摆放,厨师正在做食物,他们在笑什么?烤什么?厨师下一步要做什么?被摄者与周围物体“交流”使照片包含更多人文信息而且更具叙事性。
当地居民与乐器相互“交流”,你是否听到了他们充满力量的民谣。
3、记录特殊活动
光圈值:f/5.6 感光度:ISO-800 曝光时间:1/800秒 焦距:93.2毫米
记录当地人的特殊活动能使照片的叙事性更强,西班牙斗牛场上,斗牛士翻飞红布与牛博弈的瞬间被相机定格。站在看台上,佳能G3 X相机不只是照相机,还是 “望远镜”,24-600mm的光学变焦把激动人心的斗牛场景“拉”至眼前。佳能G3 X相机5.9张/秒的连拍和3.2张/秒的自动对焦连拍可以快速捕捉并定格斗牛场上的精彩瞬间。
4、尝试多种表情
微笑的表情固然稳妥,却也容易缺乏新意和深意。不妨让被摄者尝试不同的表情,期间可以亲自示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光圈值:f/2.8 感光度:ISO-1600 曝光时间:1/15秒 焦距:8.8毫米
一般平静且出神的表情会使照片更显深度也更容易引发联想,人脸角度和眼神的一点变化就可能改变整张照片的氛围。老大爷挑着灯、吸着烟,坐在船头,目视远 方,虽然不是冬天,却给人一种“独钓寒江雪”的苍茫。佳能G3 X相机的大尺寸感应器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光线,有效降低了画面中的噪点。
5、注意构图
光圈值:f/5.6 感光度:ISO-400 曝光时间:1/1000秒 焦距:17.8毫米
在拍摄多个物体时不妨让他们进行一些排列,不论是创造性还是趣味性,都能为相片增色不少。
光圈值:f/2.8 感光度:ISO-125 曝光时间:1/1600秒 焦距:8.8毫米
人文摄影技巧 人文摄影的三大技巧
1、拍摄模式的设定
(1)拍摄模式:白天在室外拍摄时,由于不同环境明暗差别较大,通常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新闻摄影师或许会选择自动曝光模式),光圈优先模式便于控制景深。室内环境通常光线较为统一,可使用M模式拍摄,只把精力用于构图拍摄。
(2)对焦模式:设定在单点对焦,由手动方式配合构图移动对焦点,除非是追踪移动中的车辆、人或动物,我不太使将连续追踪对焦功能设定在开启状态,那代表对焦点的移动会随着构图时移动镜头而改变,反而增加确认画面合焦效果的麻烦。
2、抓拍捕捉瞬间
抓拍和沟通是人文摄影的主要方式,两者各有所长。对于街头拍摄,很多场景都是稍纵即逝,这时候往往要以抓拍为主,若有必要,事后再征得被摄者同意。而对于更为长久和深入的专题拍摄而言,事先沟通几乎是必须的。这是在沟通前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得的效果。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切记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要对被摄者保持尊重。
3、连拍模式
人物题材摄影精彩的作品往往是被摄对象表情自然生动,要捕捉到这样的瞬间采用连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连拍就意味着一个时间段你的注意力都会在相机取景框内,所以拍摄之前要好好看看周围的情况,避免出现意外。拍摄的过程中,尝试变化拍摄姿势和角度,站着拍几张,蹲下再拍就几张,不要被眼前精彩的画面吸引忘记了变化构图,说不定一个角度的变化会有更好的照片。
人文纪实摄影师入门技巧
导语 :从拍死的建筑,到拍活的人,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这时,才有点意识到,自己要做一个人文纪实摄影师。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从靠近陌生人到爱上陌生人,这是人文纪实摄影师的第一课。
一、敢拍陌生人
敢拍陌生人,往往从偷 拍开始。准备好够长的长焦,选好隐蔽的地点,瞄准陌生人,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拍下他。虽然手有点抖,但拍多了就好了,胆子就大了。敢拍,就算偷 拍,这也是走出了第一步。但是,我不希望大家当狗仔,要拍下人家美好的一面,而不是不好的一面。
进村遇见一个老人,手摇一把蒲扇,对我的问话,他听不见或听不懂,但对我的笑,他如此回应。
二、靠近陌生人
仅靠偷 拍,是不够的。你觉得自己拍得不够好吗?那是因为你靠得还不够近。这句摄影界的圣经般的名言时刻提醒我们,要靠近,再靠近。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如何靠近陌生人。从偷 拍时的30米,到10米,再到3米,再到1米。我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她八十岁。遇见她时,她在院子里刨柿子,邻居说她老是忙里忙外。
三、给陌生人一个微笑
靠近陌生人,还不够,还要调动他的情绪。当然,我最想拍的东西,还是微笑,所以就让自己先给对方一个微笑吧。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礼尚往来的。不过,你如果要反映这世界的苦大仇深,你不笑,是你的事。微笑还有一个妙用,就是人家看你拍他想抽你的时候,你一笑,可能就逃过一劫了。
遇见村里的老支书,在村口的路亭享受夕阳,我说拍张照片吧,他就笑了。
四、学会观察陌生人
拍陌生人,也不是逮着谁就拍的。几十亿人类,都拍,这样会把自己忙死累死掉。我们要选取上镜的。有的明星长得很不怎么样,但上境,比如周迅。我们就要学会观察,寻找属于和自己的主题吻合的人。我拍古村,基本上就拍重点两类人,一是老的,二是小的。老的,有岁月的沧桑感,小的,很鲜活,和古村又会形成鲜明对比。再一个,我要拍的`是本村的人,原住民,别人也不要拍。观察人的第一步是选人,第二步很重要的就是找情绪。有情绪的照片,人家才会看一眼就记住。
应界坑村是个戏剧村,全村3000来人口中有300余从艺人员。
五、和陌生人说话
要深度,要了解情况,还是要开口说话。和陌生人说话,这是有难度的,难以启齿啊。要不,就从人家手头干的活开始吧,“你洗衣啊”,“你做饭啊”。问年龄,也是一个好办法,“老人今年高寿”。当然遇见小朋友,就说“读几年级了”。这些都是好用的招数,接下来就是夸奖的时间,夸老人,真年轻,身体真好,夸小朋友,真聪明,跑得真快。夸人家,关键就是要真诚,看人家心里是否美滋滋的,如果美得很得意,就是拍照的好时机,你狂拍,他都不会在意。
今年的麦子长势是不错的,但到收割的时候,连这一周都下雨,好多麦子来不及收割。
六、等待最动人的一刻
等待和预判,是拍人物的很关键环节。等待,比如有好光影,我们就要选好位置,等待一个有特点的人物出现在正确的位置。预判,就是接下来某个人,他会出现在某个位置,我要么赶上去,要么先跑到前头等他。在最好的时机,按下快门。还有,跟人家聊天的时候,要不停地捕捉最动人的一刻,如人家笑得最灿烂的一刻等。
他可不喜欢拍照了,凭我老江湖的经验,总算让他给我拍照了,但也仅此一张。
七、接受陌生人的拒绝
这一条,无须多说,但很重要。如果强迫着来拍照,那这世界并不美好。人家不喜欢拍照,那就尊重他吧。删,要接受;骂,要接受;打,要接受;要人命,也接受,如果你是傻子。要人命,那就跑吧!
这位大婶不习惯别人拍照,当时我说只是拍猫的时候,她笑了。
八、爱上陌生人
最后,讲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那就是要爱上陌生人。比如,很多人去大凉山拍,有的人是去拍几张照片反映中国很穷拿去外国获奖用的。有的人是真正记录身边的亲人的真实生活的(比如彝族摄影师苏呷此色的《土地的主人》),我看了很感动。还有的人确实是把摄影当作次要,而把关心那里人们的生活摆在首要的(如我的老师,去那里多次,每次去都是搬运工,在温州征集到善款,运送大量的救济物资去的)。这就讲到了人文纪实摄影的本质,有人把它概括为悲悯的情怀和人文关怀。爱上陌生人,其实并不难,因为你最爱的人,曾经就是陌生人。这句话不知是谁说的。
碧油坑村,给我留下最深记忆的是一个一言不发的小女孩的眼神。
入门人文纪实的8个技巧,学会了新手也能拍出灵魂级摄影大片
纪实摄影主要指的就是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摄影形式。简单地说就是新闻摄影工作者要着力的领域。而人文摄影既可能是真实的,其实也有的是摆拍。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我们最常见的纪实人文摄影可能就是旅行时的所见所闻。
对于纪实人文来说很难有什么一定之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就算知道大概,也完全无法预测当时的具体情况。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你一瞬间会被什么感染到,要怎么记录下来才能通过照片传达这种感觉。
下面给大家总结了我们对于纪实摄影人文摄影要去思考的8个方向。因为这个领域实在很杂,所以未必面面俱到。
一、内容是关键,传授你人文取景8式
对于人文来说,我觉得很多新手可能有一个大误解,就是觉得不管画框里的内容如何,拍下来就是胜利。
所以除非你的水平极为糟糕,你拍的照片都会看起来像“人文”片子。但是细细看来又是平淡无奇,不知道要拍什么。
1、最基本的,你拍摄的时候应该一直观察周围。
这个就需要你的观察了。看到了,别觉得什么都好。好歹这个场景你自己会觉得,嗯,有点意思。遇到特别好的瞬间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靠自己清醒的头脑,娴熟的相机使用技巧,将这个瞬间记录下来,也许就是经典的一刻。其实这是人文摄影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
2、有好的背景,就等等合适的主体。
其实在我们旅行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还不错的场景。那么我们就找个好的取景角度——选好背景。然后等待着你觉得合适的主体进入到画面之中。
这张照片是法兰克福一个宫殿的后花园,我在拍摄的时候突然遇到下雨了。于是就在一棵树下躲雨。看到花园里人渐渐少了,反而显得宁谧。于是我选择了这样一个背景——树丛暗可以突出主体,地面的花层层叠叠很好看,右边还有雕塑做个画面的平衡点。那么只要有人从左往右走,当他们走到画面左边的时候我就拍摄。等了一会这对情侣走来,这才是我想要的主体。
3、去看看没人看到的角落。
有的时候我们走在热闹的地方,来来往往的游人其实是我们拍摄人文的一大挑战。毕竟目的地的原住民才是我们想拍摄的。如果游人太多,不妨去看看没有人的角落。那些本地的元素也都是人文摄影的好题材。
4、有好场景时一定要更进一步等个好时机。
这张照片拍摄于卡萨布兰卡,海上清真寺绝对是一个出片的地方。在这里寻找一个好的拍摄场景并不算难。这个大堤上祷告的人就是一个点睛之笔。但是也别急着按下快门。我在拍摄时一方面等待这个人做出一个好的姿势——双手手掌朝上。另一方面,我一直在等着海水中有一个明显的激起的浪花。
5、当地总有一些典型的拍摄题材。
其实最典型的就是小东江职业撒网人,以及杨家溪大榕树下牵牛的人……就像这张照片其实也是斯里兰卡典型的人文类型片。对啊,去斯里兰卡你怎么也得拍一张黑眼睛的孩子们。
6、结合时代节点去思考的作品。
我们在去目的地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目的地在发生着什么。比如某些庆典,必须某些重要赛事,甚至是某些巨变。如果能将这个时代节点拍摄下来,那才是真纪实,虽然未必很人文,但是绝对值得拍摄。
这张照片拍摄于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这时候鸟巢还未完工。记录下建设中的奥运会场本身很有价值。而这时候场地中的建筑材料以及吊车仿佛形成了一个很快就要到8点的时钟——2008年8月8日晚8时。很有意思。
7、看看反光。
有人的地方总会找到玻璃,玻璃的反光里面经常有很值得拍摄的瞬间。比如这张地铁里的玻璃反光,我们能看到一个疲惫的男人。照片要表达的内容不言而喻。
8、将两个场景结合在一起的——多重曝光。
单独的一个场景可能会有一个主题,而如果将两个场景结合起来呢?那就一定要有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结合。这张照片是北京的城市英雄马布里,而第二个场景则是一直支持他的首钢球迷。这是夺冠年拍摄的。两个场景中的联系非常明显。
二、取景要大胆,起码敢拍人
人物往往是人文照片中的关键。拍人的时候,记住别不好意思,要大胆,该拍就拍。
比如这张照片,这个老哥已经很兴奋了,当时很多人围观他的吆喝。这时候举起手机相机拍摄他的绝对不止我一个。所以大家在这样场合下,就别觉得不敢拍了,而是考虑什么角度拍,什么时机拍。
而这张中,就算最后拍完,被拍的人也不知道他自己被拍摄了。对,其实只要背影能表达你要表达的东西,从后面偷拍总是能让大家放松一些的。尤其是你还有长焦的时候。不让被拍摄的人注意到你,不打扰你的场景,这是一个好办法。
多数的人是友善的,所以当你举起相机拍摄他,有恰好他看到了你。不妨让他摆个自己喜欢的姿势。来一张。通过人物与环境记录下人物的特点,绝对是张好照片。
主动问问,大抵不会有错。拍摄海边的这个大哥时候,我觉得这么空旷的地方,只要我拍他,他就会发现。所以我索性上前问问他能不能给他拍照。他点了点头,摆了一下手。然后该干嘛干嘛。我给他拍,他完全忽略我。挺好。
对于拍摄人物的时候,大家总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我走过很多国家,拍过很多面孔。其实一旦别人发现你再拍他,多数人盯着你看,剩下的多数人就该干嘛干嘛,再剩下的一些人会躲开(那就别拍了)。如果你发现自己被发现了,那么就对对方笑一笑,往往收获的也是微笑。
假设对方就不想你拍,那就不拍好了。人家一般不会找你麻烦。真的已经拍了,大不了当他的面删掉。
三、绝对不要在曝光上耽误时间
学习摄影最难迈过的坎儿就是曝光。这确实需要好好学习。但是当你真的熟练拍摄了,你会发现如果你还在曝光上耽误时间那么继续去学基础学操作相机。
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往往要抓拍,所以在室外自然光,我们通常会用0EV,当然场景有变化记得白加黑减。
而室内拍摄,则要用到场景光。那么在进到场景之后,就要先将相机的曝光调节到合适的状态。这样拍摄起来就不需要再考虑了。
有点时候,如果你灵光一现,有更好的曝光表达,那就赶紧操作相机。这样往往会得到更好的曝光结果。总之,曝光在人文摄影中绝对是不能拖后腿的。
四、虚实结合让画面更有观感
人文照片既要交代人文元素,又要交代人文环境。所以和人像照明显不同。其中不同的一点就是我们拍摄人像往往追求背景虚化,而人文则是一定要交代背景的。
不过交代背景不等于画面要都清晰。虚实结合往往会让画面更有观感,让人记得住。
对于背景的交代,只要交代清楚就可以了。不需要都清晰。就像下面这张照片,我们能从虚化了的背景中看出来这是罗马斗兽场这就够了。而背景虚化,更容易让我们把视线停留在清晰的人物上面。
五、慢门虚实让主题表达更加明确
拍摄人文我们也经常利用慢门来实现虚实结合。比如这个场景,月台上行人匆匆,一个慢门表达淋漓尽致。而站台上的时钟又是一个完美的相印证的元素。
拍摄人文照片固定机位慢门实现人流与环境的虚实结合是非常常见的手法。
六、寻找构图好的场景
就像有的人长得好,天生就是亮眼一样。有的场景天上就有构图的感觉。
比如我们常见的火车站。由近及远,由大变小,这种渐变的构图往往会让我们的眼睛扫过延伸线看向远处。在月台上稍微等候,总有好片子。
广场和台阶是你要关注的另一个好场景。我常说大太阳天不要拍照,而有台阶的广场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大太阳天拍摄的场景了。因为会有独特的光影效果。一定要空旷一些,一定要有个人。如果人在阴影中怎么办?没关系,剪影都可以。
桥洞或者门洞往往会在画面中形成一个天然的框架,当我们看到框架构图的时候,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框架之中,这也就能让我们更容易看到框架中的主体。
如果说上面的三个都比较难遇到的话,那么下面这张照片就很容易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空旷的地方。如果这时候画面中有人,可以将人拍小一点,下压一些。这样容易突出环境空与人物小的反差。安静甚至孤独的感觉就来了。很适合拍摄一个人……
总之随着你拍摄的越来越多,你会越来越有经验什么样的场景容易出片。
七、找一个主题一直拍摄
有的人喜欢拍摄路灯,有的人喜欢拍摄门环,有的人喜欢拍摄卖艺的人。总之有很多主题你走到各个地方都能看到。那么就拍下世界各地的这个主题吧。
比如我就很喜欢拍接吻的人。还有就是景点旁边画画的人。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喜欢。觉得他们会画画很棒。一点一点积攒,当有几十张的时候,一起拿出来会很震撼。
八、摆拍一下也无妨
摆拍显然就不纪实了,但是可以很人文。又想起小东江的撒网以及大榕树的牧牛了。这都是典型的摆拍。到了那边难道我们就不拍了?不,该拍还是要拍的。
此外我们到了某个场景,觉得好,也可以自己来摆拍一张。未必不是一张好片子。
好了,我相信未来我会不断完善这篇文章,以求将纪实人文摄影能够讲得更加明白。让大家能学到更多东西。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给我留言,帮助我不断完善。
人文摄影拍摄技巧
拍人文最关键的是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人文拍摄包含历史、天文、地理、哲学、文学、艺术、考古、语言、科学等等素材,那么人文纪实摄影有什么技巧?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下人文摄影拍摄技巧,一起来看看。
摄影技巧1:拍摄模式的设定
白天在室外拍摄时,由于不同环境明暗差别较大,通常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新闻摄影师或许会选择自动曝光模式)。在非逆光情况下,用评价测光即能获得不错的曝光效果,逆光情况则可以使用点测光。对焦点可以视情况选择单点对焦或单点扩展对焦。
室内环境通常光线较为统一,可使用M模式拍摄。镜头若有全时手动对焦功能,还可在对焦完成后微调,使对焦更精确。
摄影技巧2:选择适合的白平衡
在白天室外拍摄的情况下,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若喜欢更温暖的`色调,则可以选用阴天白平衡。
室内拍摄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室内光源若为色温很低、光线偏暖的白炽灯,若想保留温暖的光线环境,使用自动白平衡即可;若想削弱这种黄色,可以选用白炽灯模式,稍微修正灯光的效果。室内光源若为色温很高、光线偏冷的萤光灯,但校正相对容易,通常使用自动白平衡或萤光灯白平衡即能获得不错效果。
自订白平衡是最准确的方法。准备一张白纸(或灰卡),将白纸填满画面拍摄一张照片,在机身功能表内注册白平衡资讯,相机会记录现场光环境下的色温资料。这时将白平衡模式调至"自订白平衡",就可以完全校正现场色温。
摄影技巧3:抓拍,捕捉瞬间情感温度
使用长焦镜头在远处抓拍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常用的做法,可以在离被摄体极远的地方,在被摄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拍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由于长焦镜头虚化能力极强,可以滤掉与主题无关的视觉干扰,使主体更突出。不过空间压缩太大时,会强化观者与画面人物的距离感,使照片看来不那么生动亲切。
另一种拍法则较为有趣:使用广角或中焦镜头对被摄者近距离拍摄,拍完便转身走掉。有时被摄者会因为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而没有意识到摄影师的存在,这也是抓拍的好时机。近距离抓拍能拍到被摄者更为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而且现场感倍增,缺点是容易干扰现场,造成被摄者的抵触。整体而言,如能妥善处理摄影者与被摄者之间的关系,近距离拍摄显然是更好的。
摄影技巧4:守候,等出影像的高潮
有时候摄影者观察到一处色彩或造型绝佳的场景,只差一个“影中人”在合适的位置出现,为你的影像画龙点睛;这时候就须等候。
布列松的许多照片就是这样:人物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点,使整个事件在这一刻达到最高潮,构成完美画面。这也是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理论诞生的基础之一。
如何拍好人文摄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如何拍好人文摄影照片、如何拍好人文摄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