楤木根泡酒功效(楤木根图片)
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楤木根泡酒功效要如何操作,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很多楤木根图片相关的答案,组成一篇内容丰富的文章,希望能到您
文章目录一览:
- 1、楤木的功效与作用
- 2、楤木的药用价值
- 3、刺叶楤木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 4、中草药:红楤木的功效与作用
- 5、红楤木的药用价值
- 6、木龙根有何功效
楤木的功效与作用
5 营养价值
楤木茎皮中含镇姿齐墩果酸、刺囊酸、常春藤皂甙元以及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马栗树皮素二甲酯。
1、楤木皂苷有一定的抑制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但活性不强,。楤木皂苷是楤木根的有效成分,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枝旅液功能,增强机体自身的抗肿瘤能力。
2、楤木总皂甙能对抗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能明显增加热刺激(热板法)的痛阈,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楤木总皂甙1850mg/kg灌胃,能猛物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楤木的药用价值
楤木茎皮
【药材拉丁名】Coxtex seu Caulis Araliae Chinens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chinensis L
【汉语拼音】song mu
【出处】《中华本草》
【别名】鹊不踏(本草纲目)、虎阳刺(浙江土名)、海桐皮(苏北土名)、鸟不宿(苏南土名)、通刺(福建土名)、黄龙苞(四川宝兴土名)、刺龙柏(四川峨眉土名)、刺树椿、飞天蜈蚣(四川北碚土名)。
【药材基原】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茎皮或茎。
【采收和储藏】栽植2-3年幼苗成林后采收,晒干,亦可鲜用。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楤木树皮呈剥落状,卷筒状,槽状或片状。外表面粗糙不平,灰褐色、灰白色或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横纹,有的散有刺痕或断刺;内表面淡黄色、黄白色或深褐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香,味微苦,茎皮嚼之有粘性。
【中药化学成分】楤木茎皮中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以及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马栗树皮素二甲酯(esculetin dimethyl ether)。
【药性】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肝;胃;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利水和中;活血解毒。
【功效分类】祛风除湿药;利水和中药;活血解毒药。
【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肾虚水肿;消渴;胃脘痛;跌打损伤;骨折;吐血;衄血;疟疾;漆疮;骨髓炎;深部脓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酒浸外涂。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考证】《本草拾遗》云:"楤木生江南山谷,高丈余,直上无枝,茎上有刺,山人折取头茹食之。一名吻头。《纲目》载:今山中亦有之,树顶丛生叶,山人采食,谓之鹊不踏,以其多刺而无枝故也。以上形态描述与楤木相近,除楤木外可能还包括饥槐楤木属多种植物。
【药物应用鉴别】作楤木入药的同属植物尚有: ①白背叶楤木 Araliachinenesis L.var. nuda Makai,又名:黄花楤木《中药大辞典》,光叶楤木《广西植物名录》。分布于陕西、甘肃、广东、广西等地。②头序楤木 A. dasyphylla Miq,又名:毛叶楤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雷公种、牛尾木(广东)。分布于闭中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药理作用】
⑴镇静、镇痛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楤木总皂甙1850mg/kg,能协同戊巴比妥钠、氯丙嗪的中枢抑制效应;能对抗苯丙胺的中枢兴奋作用,但不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和咖啡因的毒性,能明显增加热刺激(热板法)的痛阈,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⑵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楤木煎剂4g/kg给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后可以保护大鼠幽门结扎性、化学性(吲哚美辛诱发)、应激性和利血平性胃溃疡,对醋酸诱发的慢性胃溃疡亦有一定效果。200% 楤木煎剂0.2-0.4ml,可使离体大鼠胃条收缩,说明它有促进胃运动的作用。白背叶楤木白皮水煎剂(1:1)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有抑制作用,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加强,酚妥拉明和普萘洛尔可阻断其抑制作用,故其作用可能与肾上腺素能神经的α和β受体的活性有关。
⑶其他作用:楤木总皂甙1850mg/kg灌胃,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楤木根
楤木根土称三通花根,箭当树根,以根皮常用,味辛,微苦,性平,归肝、肾经,具祛风除湿、健脾利水、利尿消肿、活血散瘀、镇痛消炎、接骨、健胃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脾阳虚衰之水湿停滞、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淋巴结炎、消渴、胃烂态友痛腹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痛、白带、淋病、雪崩、瘰疬、肿瘤等。
楤木皂苷有一定的抑制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但活性不强,(IC50在209.1~329.67 mg · L-1之间)。楤木皂苷是楤木根的有效成分,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自身的抗肿瘤能力。
楤木白皮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树皮的韧皮部。
【采集】全年可采。
【药材】干燥树皮呈剥落状,粗糙不平,有纵皱及横纹,并散生坚硬的针刺。外面灰白色至灰褐色,内面黄白色而光滑;断面呈纤维性;树枝上针刺较密。气微香,嚼之带粘液性。
【化学成分】茎皮及根皮含三萜皂甙,鞣质、胆碱、挥发油。
【性味】《闽东本草》:性温,味微咸。
【归经】《闽东本草》:入肝、心、肾三经。
【功用主治-楤木白皮的功效】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本草推陈》:树皮及根皮均有健胃,收敛,利尿及制糖作用。 治糖尿病,肾脏病,胃溃疡。②《闽东本草》:补腰肾,壮筋骨,舒筋活血,散瘀止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痛风:楤木白皮一两。同猪肉烧食,或配其他痛风药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②治跌打损伤:鲜楤木皮,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刺叶楤木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始载于粗亩《福建师范学院亮凳带学报》。
【拼音名】Ci Ye Sǒnɡ Mu
【英文名】bark of Spinyleaf Aralia
【别名】 鸟不企、鸡云木、鹰不扒、雷公木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长刺楤木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lia spinifolia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鲜用划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2-3m。小枝疏生多数长短不等的刺,刺扁,长1-10mm,基部膨大。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先端离生部分锥形,有纤毛;叶大,长40-70cm,二回羽状复叶;羽片长20-30cm,有小叶5-9,小片薄纸质或近膜质,长圆状卵形或状椭圆形,长7-12cm,宽3-6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有时略歪斜,上面脉上疏生小刺和刺毛,下面甚密,边缘有锯齿;侧脉5-7对。伞形花序有多花,直径约2.5cm;总花梗长1-6cm,有刺和刚毛;小花梗8-15mm,密生刺毛;苞片长圆形,长3-6mm,无毛;萼筒边缘有5小齿,三角形;花淡绿白色,花瓣5,卵状三角形,长约1.5mm;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5室,花柱5,分离。核果卵球形浆果状,黑褐敬芦色,有5棱,长约5mm,花柱宿存。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山坡或林缘阳光充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根中含楤木皂甙(araloside)H、J、A,楤木皂甙A甲酯(araloside A methyl ester),竹节人参皂甙(chikuset-susaponin)Ib、IV[1].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血。主风湿骨痛;头昏头痛;跌打损伤;骨折;吐血;崩漏;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服,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木草纲要》:根:有驳骨,解毒的功能。用于头昏、头痛、吐血、血崩、风湿、跌打。
【摘录】《中华本草》
中草药:红楤木的功效与作用
红楤木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偏方选编》)
【异名】红老虎刺、鸟不踏、红刺筒、红鸟不宿(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偏方选编》),红毛刺桐、红鸟不踏刺、红射桐、虎椒刺、千枚针、红叶大猫刺、红叶雨伞刺、红刺党(《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茎楤木的根皮。
【植物形态】刺茎橡木
小乔木,高约3米。分枝密生细直的刺。2回羽状复叶,长30~60厘米,小叶5~7片,基部另有小叶1对;小叶膜质至纸质,卵状矩圆形至撞针形,长4~11.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侧生小叶基部歪斜,边缘疏生细锯齿,下面带粉白色,无柄或有短柄。伞形花序集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花序及柄上均有红棕色毛;萼5齿,三角状卵形;花瓣5,卵状矩圆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5,分离。果球形,5枝,直径2~3毫米,有5个反折的宿存花柱。
生于山沟,林缘及山坡土壤较湿润的地方,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采集】根全年可采,掘起,洗净,剥取根皮或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偏方选编》:"微苦。"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微苦。"
【功用主治】祛风除温,行气活血,消肿解毒。治风湿痹痛,溃疡病,跌打损伤,痈疽。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偏方选编》:"活血破瘀,祛风行气,清热解腊大毒。治跌打损伤,骨折,妇女败血,骨髓炎,痈疽,狂犬咬伤,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红楤木根二两。加猪前蹄一只,煮熟,冲黄酒,吃肉和汤。
②治溃疡病:红楤木根二至三两,长梗南五味子藤(红木香),乌药、枳壳、甘草各三钱。水含搭煎服。
③治外伤血肿:红楤木鲜根皮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伤处。
④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神经痛:红楤木根、红茴香报、细柱五加根各二斤,虎杖根三斤,甘草半斤,烧酒三十斤。先将药物用冷开水浸湿,再加谈局拿入烧酒,浸三十天,取出过滤即成。每次成人服10毫升,一天三次。
⑤治坐骨神经痛:红楤木根、凌霄根、山药,石豆兰各一两,虎刺根五钱。水煎服。
⑥治崩漏:红梅木根、胡颓子根、大蓟根各二至四两。加猪夹心肉煮服。有炎症发热者,酌加六月雪、蕺菜、节节草各一两。(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提醒您:红楤木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红楤木的药用价值
【采集】:根全年可采,掘起,洗净,剥取根皮或切片,晒干备用。
【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棘茎楤木的根及根皮。
【功效分类】:祛风药;行气药;活血药
【性味】:
①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微苦。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微苦。
【功用主治】:祛风除温,行气活血,消肿解毒。治此禅坦风湿痹痛,溃疡病,跌打损伤,痈疽。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活血破瘀,祛风行气,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骨折,妇女败血,骨髓炎,痈疽,狂犬咬伤,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红楤木根二两。加猪前蹄一只,煮熟,冲黄酒,吃肉和汤。
②治溃疡病:红楤木根二至三两,长梗南五味子藤(红木香),乌药、枳壳、甘草各三钱。水煎服。
③治外伤血肿:红楤木鲜根皮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伤处。
④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神经痛:红楤木根、红茴香报、细柱五加根各二斤,虎杖根三斤,甘草半斤,烧酒三十斤。先将药物用冷开水浸湿,再加入烧袭伏酒,浸三十天,取出过滤即成。每次成人服10毫升,一天三次。
⑤治坐骨神经痛:红楤木根、凌霄根、山药,石豆兰各一两,虎刺根五钱。水煎服。
⑥治崩漏:红梅木根、胡颓子根、大蓟根各二至四两。加猪夹心肉煮服。有炎症发热者,酌加森桐六月雪、蕺菜、节节草各一两。(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木龙根有何功效
楤木根,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或根皮,有药用价值。祛风湿,利小便,散瘀血,消肿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胃痛,淋浊,血崩,顷友镇跌打损伤,瘰疬,痈肿。

①《本草拾遗》:“主水癊,取根白皮,煮汁服之一盏,当下水,如病已困,雀粗取根捣碎,坐,其取(取其)气,水自下。又能烂人牙齿,齿有虫者,取片子许大,纳孔中,当自烂落。”
②《草木便方》:”解毒,散热,除风痰。治瘰疬,疮烂,鼻衄,牙痛,痔疾,痢疾,疯狗咬伤。”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驱风,镇咳。治妇女红崩,男子淋浊。”
④《四川中药志》:“除湿告银解毒,散瘀积,消痈肿,除寒热。”
⑤《江西草药》:“活血行瘀;疏风祛湿。”
关于楤木根泡酒功效和楤木根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