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怎么睡觉(红军长征姿势)
针对红军长征怎么睡觉这个问题,本文将综合不同朋友对这个红军长征姿势的知识为大家一起来解答,希望能帮到大家
文章目录一览:
红军在夹金山走了几天,晚上睡觉怎么办?
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带领下,克服千难万险,大概用了三天的时间。终于从夹金山南麓的硗碛乡成功翻越夹金山,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的一部,在山下的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意外的相逢,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海拔4124米。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
红军长征时吃什么,睡什么?
住窑洞或其他改造的丢弃场所,睡硬炕,一条棉毯,砖石头堆的椅子,但清洁整齐。饮食简单,唯一的饮料是热开水。
不作战时也是天天忙里忙外(每周休息一天),朝五晚九:五点起床,早操,早餐,军训,政治课,午餐,识字,运动,晚餐,唱歌,小组会,九点“熄灯号”。
各种各样的由班到团的集体竞赛,如运动、军训、识字、卫生等。
“列宁室”~~每一连一团均有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心。列宁室的设备及其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悬挂马克思、列宁像,设有土制模型的专门研究军事战术的角落,挂战士笔记本的学习识字的角落,定期出版墙报的角落(各种各样材料汇编而成,表扬批评的红黑蓝),有两用的大乒乓球桌(饭桌),收缴来的留声机,开展各种集体游戏(识字牌游戏,高低分口号牌游戏),无鸦片烟或烟枪等不良行为活动。
总之,红军的生活是有组织的,是忙碌而又健康的。
提供一下红军长征的生活细节!!!
(1)中央红军到达杨家园子时,虽此地人烟稀少,十几家老百姓还是卖了几十担马铃薯给红军。
因无水的关系,马铃薯就被连皮带泥蒸熟。战士们都手持一茶盅连皮带泥的马铃薯,毛泽东也手持着茶盅,一样是连皮带泥的马铃薯。毛泽东一面吃马铃薯,一面微笑着对战士说:“同志们!吃不饱不要紧,总供给部已到前面办粮了,今天到孟家园再吃中饭。”战士们虽然吃得满嘴都是泥,口里牙齿都是沙,但他们感到上下一致,官兵同甘共苦,所以人人都充满北上抗日的热情。
(2)毛泽东没有在安顺场坐船渡河。他在安顺场住了一天,然后向磨西出发。快到磨西时,也要过一个铁索桥,这座叫铁棒桥的铁索桥没有泸定桥长,但桥下的水流却很急。部队正在过桥,饲养员牵着毛泽东的马先过桥。桥左右一摆,马就跳着嘶叫起来。毛泽东马上赶到桥头,叫警卫员帮助饲养员把马牵回来。他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想到部队想到大家,为了一匹马,误了那么多同志行军,多不好呀!”
(3)长征中,周恩来要和部队一起行军。因为睡眠不足,他骑马时经常打瞌睡,容易摔下来,所以他就步行。有一天夜里,周恩来刚刚睡着,一位参谋有事向他请示。周恩来在睡梦中“嗯”了一声,这位参谋以为他同意了,就去执行。第二天提起此事,周恩来说完全不知道。后来他给参谋们作了一个规定:以后必须把他喊得坐起来,才算叫醒。
(4)进攻松潘是周恩来病倒前草拟的最后一个作战计划。自过雪山以来,他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咳嗽。尽管他自己不说,警卫员们都知道他相当虚弱。他们想方设法让他多休息,而周恩来总是按习惯工作到凌晨2点。他常不上床睡觉,而是趴在桌子上打个盹儿,醒来又继续工作。“副主席更瘦了,他的长胡子更长了。”警卫员魏国禄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周恩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对人和蔼可亲。长征途中,他亲手把伤员轻轻扶上担架,唯恐别人的手用力太重。
(5)1935年1月29日红军与川军的战斗间隙,党中央政治局在土城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决定部队迅速渡赤水西进。会议确定朱德、刘伯承仍留在前线指挥,周恩来、陈云负责过江事宜。红军撤退时,突然受到川军攻击。正在3军团前卫第4师指挥作战的朱德亲自带一个排的兵力进行掩护,使部队安全撤出前沿阵地。当朱德决定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时,毛泽东连续吸烟不说话。朱德把帽子一脱,说:“得嘞,好伙计,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肖华回忆说:“朱德手提驳壳枪,来到我们这里亲临指挥,掩护大部队过河。他一直同我们坚持到天明,才和我们一起渡过赤水河。”
(6)红军总司令朱德不仅同战斗员一样割麦和打麦子,并且割下来以后从一二十里远的地方挑五六十斤回来。他经常对战士和工作人员说:“你们这些青年人割不到四五十斤,唉!什么青年?”除毛泽东、周恩来没有工夫参与此种劳动之外,党中央书记张闻天和年近60岁的徐特立、林伯渠也来帮忙弄麦子。红军中这种上下一致共甘苦、同患难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7)贺光华回忆长征中刘伯承在5军团行军时说:当5军团已经基本上上路出发了,刘伯承才骑上马随后卫部队行进。我们司令部的同志都很担心他的安全。军团长董振堂一再催促他先走,他却非常沉着,很有信心地说:“你们都先走,我断后。”
(8)胡奇才回忆说:徐向前是红4方面军中最忙碌的人。他日理万机仍不失统帅风范,总能沉稳处置,应付自如。徐向前身体瘦弱,少语寡言,却有着惊神泣鬼的勇武。长征前夕,我见他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在单杠上翻上翻下,练得认真刻苦,直到大汗淋淋才肯罢休。为使自己能有个强健的体魄以适应艰苦环境,他总是利用可利用的机会,认真、刻苦、主动地磨炼自己。
(9)翻越夹金山时,董必武等老同志坚持把马匹让给伤病号骑,自己拉着马尾巴随大队走。中央休养连翻过夹金山算是比较顺利的,没有一个人掉队,那时在山上掉队就意味着死亡。
(10)过草地时,红2军团6师师部的几个警卫员不晓得怎么保存下一小块草鞋上的牛皮。他们把这块牛皮的两面烧得焦黄焦黄,用小刀刮得干干净净,拿来给政委廖汉生吃,说:“政委,你饿吧?快吃吧!”廖汉生一听就火了:“我饿,你们就不饿?为什么就该我吃?真是莫名其妙!”“你是首长嘛。”警卫员们不服气地嘟囔道。廖汉生却狠狠地把他们几个批了一通,吓得他们垂着脑壳一声不吭。最后还是警卫员们吃了这一小块烧牛皮。
(11)在长征中任红2军团6师政委的廖汉生回忆说,过草地时,为了指导部队采食野菜,我们根据上级政治机关下发的材料向战士介绍哪些可以吃,哪些有毒不能吃。我也根据自己在湘鄂边界的大山里打游击的生活经验,给大家介绍几种野菜。有时碰到了不认得的野菜,我们师长、政委先尝尝,证明确实无事,再向全师推广。
(12)廖汉生回忆说,红2军团6师18团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队,长征中屡屡担负重要任务,完成得都相当出色。这与该团历任政治委员是密不可分的。18团首任政治委员是余秋里,在则章坝战斗中为掩护团长时失去了左臂;第2任政委杨秀山在六甲战斗中负伤;第3任政委董瑞林在西康给部队筹粮时牺牲;第4任政委周盛宏在成县战斗中率领部队反冲击,中弹阵亡。
(13)颜文斌回忆说,战争年代,师的干部、团的干部必须靠前指挥,必须冲锋在前,必须撤退在后,不然士兵怎么能听你指挥。长征时,肖克、王震上山时,都在前面拿马刀砍草开路,我们这些下级军官能不靠前吗?
(14)红军长征途中,胡炳云任红1军团2师4团6连指导员等职。凡遇硬仗、恶仗、关键之仗,胡炳云必率官兵打先锋,做尖兵。腊子口之役,胡炳云率10人为敢死队主攻,11把大刀于敌群中左砍右杀。他两腿负伤竟无感觉。直罗镇之役,胡炳云率突击队冲在最前面,杀向山顶,与敌肉搏4小时,被敌一弹击中腹部,当场昏迷。山城堡之役,胡炳云亲率两个连,冲上山城堡山头。因天黑难辨敌我,胡炳云摸着敌人帽徽与之扭打拼杀至东方发白。
(15)强渡乌江勇士之一的红1军团2师4团3连连长毛振华,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瘦高个子,人机警聪明,说话声音很响,是湘江边上长大的庄稼人。他打仗勇敢,像只猛虎。当4团政委杨成武挑选强渡乌江战士时曾怀疑过他的水性,他当时就把衣服一脱,说:“行不行,当场扎两个猛子!”引得在场的同志一阵大笑。
(16)胡炳云回忆:在腊子口之战中,大刀在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大大发挥了作用。红1团6连的1排长抡起大刀,如同武术家练武一般在敌群中挥舞。突然,他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踉跄了一下,又站定脚跟,大声呼叫:“同志们冲呀!敌人已经支持不住了!”1排长的负伤大大地激怒了其他红军战士,10多把大刀在敌群中左砍右杀。不一会工夫,敌人就招架不住了。
(17)廖汉生回忆说,长征中吃苦最多的是党员,负伤最多的是党员,牺牲最多的也是党员。青年团员也是这样。据统计,红6师仅从出发到中甸这一段,就牺牲了党员360名、团员256名,这还不算在更为艰苦的雪山草地牺牲的同志。在他的记忆中,6师团以上干部党员牺牲、负伤的就不在10人以下。
关于红军长征怎么睡觉和红军长征姿势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