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培养方法(活性污泥菌种)
当朋友们看到这个文章时想必是想要了解活性污泥培养方法相关的知识,这里同时多从个角度为大家介绍活性污泥菌种相应的内容。
文章目录一览:
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如何培养?
一般活性污泥的培养,有自培菌和接种培菌两种方法。自培菌是直接进水并曝气,在好氧池中形成活性污泥的过程。接种培菌是通过接种其他公司的污泥,投放到好氧池,通过曝气后形成适应本公司污废水的活性污泥。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有:
一、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1)
间歇培菌
(2)
连续培菌
二、接种培菌,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活性污泥怎么培养
1、间歇培养。将曝气生物反应池注满水,然后停止进水,开始曝气。只曝气而不进水称为“闷曝”。闷曝2~3d后,停止曝气,静沉1h,然后进入部分新鲜污水,这部分污水约占池容的1/5即可。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每次闷曝时间应比上次缩短,即进水次数增加。当污水的温度为15~20℃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d左右即可使曝气生物反应池中的MLSS达到1000mg/L以上。此时可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污泥回流。最初的回流比不要太大,可取25%,随着MLSS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增至设计值。
2、低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生物反应池注满污水,停止进水,闷曝1d。然后连续进水连续曝气,进水量控制在设计水量的1/2或更低。待污泥絮体出现时,开始回流,回流比取25%。至MLSS超过1000mg/L时,开始按设计流量进水,MLSS至设计值时,开始以设计回流比回流,并开始排放剩余污泥。
3、满负荷连续培养。将曝气生物反应池注满污水,停止进水,闷曝1d。然后按设计流量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待污泥絮体形成后,开始回流,MLSS至设计值时,开始排放剩余污泥。
活性污泥培养方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活性污泥菌种、活性污泥培养方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