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散的功效与作用(五石散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针对五石散的功效与作用这个问题,本文将综合不同朋友对这个五石散的功效与作用用量的知识为大家一起来解答,希望能帮到大家
文章目录一览:
- 1、五石散是什么?为什么魏晋名士非常喜欢吃五石散?
- 2、五石散可以“重振雄风”?这种古代让人欲罢不能的毒药,还有何作用?
- 3、魏晋名士为何爱服五石散?其中的竹林七贤又是怎样形成的?
- 4、五石散有什么魅力,能让魏晋名士疯狂追捧?
- 5、五石散是什么东西?
- 6、“五石散”是什么?名医孙思邈为什么告诫徒弟要将之毁了?
五石散是什么?为什么魏晋名士非常喜欢吃五石散?
五石散是一种致幻剂。我国有着很长时间的练丹药的历史。特别是古代的君主他们为了寻求“长生不老”晚年时期会有很多的君主让道士给自己练丹药,企图延年益寿。当然人的寿命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而定的没有永远的寿命所以那些所谓的“长生不老”丹药都是骗人的。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也逐渐的研制出了一种药物也就是可以致幻的让人短暂的愉悦。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才子们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办法施展心情郁闷。魏晋时期有着非常多的名士,而且很多都在文学方面取得了成就,长留在我们的历史中。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大多风格浪荡不羁,不关心世俗。其实这跟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原因。当时的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有才能的人都不能得到重用,政治诉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放荡不羁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及排遣心中的抑郁。
五石散让他们可以逃避现实活在自己的想象中。现在我们看魏晋名士的一些行为也是非常的反叛的像是阮籍。五石散其实有着致幻的能力,这种东西可以让魏晋名士可以活在自己的想象中,而远离现实中的纷杂现实。他们大量的使用五石散也是这个派遣心中的情绪。就像是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有什么苦闷经常选择喝酒一样,都是为了麻痹自己来脱离现实。五石散只是一种让他们可以自我欺骗的一种手段,而且五石散也是有着非常多的副作用的。
动荡的社会中往往会让有才之人更加的心情郁闷不得已寻找可以排遣的方法。所以说五石散是魏晋名士用来疏解自己一种方法,不过五石散还存在着一些副作用。
五石散可以“重振雄风”?这种古代让人欲罢不能的毒药,还有何作用?
五石散,当初被发明出来,并不是为了重振雄风,这是为了治疗当时的伤寒病人,而后来被人发现有特殊功效,而且可以人神清气爽,所以才在贵族与皇室之间流传开来,成为风潮。
所谓五石散,也被叫做五行散或者是寒食散,主要成分有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硫磺以及赤石脂,还有一些辅助使用的药物。传言这个方剂是由张仲景发明的,最早是给伤寒病人使用。这个散剂性子燥热,如若服食的话需要进食寒冷食物或饮酒散热,所以也称为寒食散。
但是到了魏晋时期,上流社会中有一玄学家名为何晏。这个何晏来头可是不小,他是曹丕的妹夫,也是当时魏国的贵族。由他引领的服散风潮,贯穿了整个魏晋时期。何宴这个贵族子弟每日过着声色犬马,放荡不羁的生活,长久如此导致身子亏空。听闻五石散有壮阳之功效。便买来服食,谁知这一吃,便刹不住嘴了。有了何晏的宣传,五石散很快在名士与士大夫之间开始流传。五石散就此风靡开来,魏晋的文人士子争相追捧。
五石散的服食其实非常麻烦,要仔细调理。服散之后不能静卧,必须走路,所以魏晋名人士子是最喜散步又称之为“行散”。而且服散之后身体燥热,只能穿着轻薄衣物吃凉东西,以凉水浇注身体,但有一样东西必须是热的,那就是酒。而且服散会导致皮肤敏感,穿不得发硬的新衣服,或浆洗过的衣服,所以魏晋名士大多都是穿着破衣烂衫。
我们曾经听到过,魏晋明是不拘小节,放浪形骸,衣衫不整,这其实就是服散之后的表现。五石散在服食之后,会让人陷入一种精神恍惚却又愉悦的境界之中。在服散之人的头脑之中,所有一切都不复存在,只剩下自我意识在独自膨胀,而这种感觉正是魏晋名士所追求的。这种迷糊的状态正是造成了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行为。
照这么看来五石散不啻与毒品,许多人为了服食导致倾家荡产,最后还赔上卿卿性命,著名的书圣王羲之就是五石散受害者之一。但可笑的是,晋朝的医生居然说五石散有延年益寿,包治百病之功效。如此言论更加助长了服散的风潮,直到唐代名医孙思邈更换其配方,重新打造为五石更生散之后,五石散才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魏晋名士为何爱服五石散?其中的竹林七贤又是怎样形成的?
魏晋名士爱服五石散主要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在魏晋时期社会一直动荡不安,所以很多士大夫的性格都是非常放纵的,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内涵就是随性,洒脱,不会去依附权利,而是重视对于自我人格的完善,寻求自由的境界。历史当中非常有名的竹林七贤就是魏晋名士的代表人物,是很追求自然以及本身的,所以他们就会去服用五石散来麻木自己,会觉得追求这种状态代表着放荡不羁,坚定内心追求,不为外物所干扰。
五石散最开始的作用就是为了去治疗一些伤寒的病人,但是有人在没病的情况下服用了五石散就觉得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改善马上得到了振奋,但其实在服用五石散之后会出现这种症状,是一种中毒的表现,并且服用完五石散之后是不能够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反而会让很多人出现燥热发狂的现象,有一些名人以及诗人都是因为服用了五石散而导致死亡的。
魏晋时期的名士,在服用完五石散之后需要马上的开始活动来锻炼身体,让血液快速流通,这也是因为要及时的散热泻火。而且还需要马上喝冷酒进行排毒,但是在服用完五石散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会导致皮肤变得敏感,不能穿一些过于贴身的衣服,甚至有些不能穿新衣服,不然很容易让皮肤磨破皮,最好选择一些旧衣服,而这种状态也是被这些名士非常的追求,会觉得外物的一切都不会干扰自己的精神状态。
最后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存在,还有很多的风流人士也都做出了非常多奇葩的现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的话,确实是没有办法被接受的。
五石散有什么魅力,能让魏晋名士疯狂追捧?
“五石散”又称为“五行散”,它是东汉末年我国名医张仲景发明的一味中药。
张仲景发明五石散的初衷,是想要治疗那些患了伤风感冒的风寒症者,他从开始就已经将五石散有毒一事广而告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即便有毒,五石散也依然在非患者群体里越发流行,特别是一些魏晋名士对它更是爱不释手。
据说魏晋名士们钟爱五石散,爱到“视之如父视之如母,未能一日去之”的地步。这些魏晋名士不乏高风亮节之人,他们嫉恶如仇,坚决不屈服于司马家。但为何在“五石散”面前,意志坚如磐石的名士们会纷纷败下阵来呢?五石散身上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五石散”味道刺激,但能够补阳气
五石散所用的硫磺、石英和钟乳石等等矿物,带有一种刺激性的味道,如果生吃,几乎没有人能够忍受它们掺在一起的味道,不过只要配上几味性味温和的中药,五石散就不会那么难入口了。
而且五石散虽然“味微涩”,但是吃完之后它会有一种极大的后劲,类似于今天的芥末。魏晋名士中有许多追求新奇刺激的人,五石散呛鼻的味道很符合他们的口味。
除了味道刺激吸引特定人群外,五石散本身的功效也是它受到魏晋名士欢迎的原因之一,根据汉末药学大典《名医别录》记载钟乳石:
"益气,补虚损,疗脚弱疼冷,下焦伤渴,强阴。"
除了钟乳石,五石散的其他成分都有补阳气的作用。魏晋的名士们风流成性,他们往往有多个红颜知己。
按照古代阴阳家的说法,男子身上布满阳气,女子身上带有阴气,如果身边阴气过剩,那男子就容易生病。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在科学盛行的现代,这种说法不足以为信。
但魏晋时期阴阳风水学盛行,深谙阴阳之道的魏晋名士们非常信服这种说法。为了弥补自己的阳刚之气,他们不断假借外物的帮助。
除了五石散之外,魏晋名士们还会吃一种名叫山獭骨的药材。所谓山獭,就是在山中生活的水獭,这种水獭比较稀有,即便魏晋名士们大多人脉广布,他们也很难找到一根山獭骨。
所以只需要五种常见矿物就可以研制的五石散,自然成了魏晋名士们的心头好。五石散还有一个讨魏晋名士们喜欢的特点,那就是它吃完之后会全身发热。
平时就狂放不羁,喜欢“以天为衣以地为席”的名士们,最喜欢五石散这个功能,以嵇康为例,嵇康经常一丝不挂驾车出游,一方面他喜欢借此抒发自己的天性,另一方面这是他吃了五石散之后的一种缓解方法。
“五石散”能改变根性,让人变自信
“五石散”的深度发烧友何晏,出身非常尴尬,他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之孙,理应尊享荣华富贵,但是何进勾结董卓清除宦官一事败露,宦官张让先下手为强将他杀害。
没有了家主何进,何家境遇一落千丈,何晏不得不跟随着母亲尹夫人四处漂泊,幸好尹夫人有几分姿色,被曹操看上纳为妻妾。而何晏也随着母亲来到曹家,但由于他是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曹家几兄弟对何晏都没什么好感,曹丕甚至骂何晏为“假子”。
五石散是什么东西?
五石散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毒品。基本成分为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 “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从《世说新语》的这段描述上看,五石散真真算作中原出产的一种毒品了。
五石散本来是一种治疗伤寒的药,是东汉著名的内科大夫 张仲景先生研制,对治疗伤寒确实有一定的效用。但到了魏晋时期,五石散一下子就成为了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时尚消费。这当然要提到玄学的鼻祖——何晏何平叔。
何晏是魏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主张无为无名。他的主要功绩是在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玄学理论,他的名气多半来源于可以和“掷果盈车”媲美的“敷粉何郎”的典故和《论语集解》,还有就是“五石散”。五石散的真正兴起来自于何晏的推崇,他在张仲景先生的药方上加以改进,完成了药品到毒品的最终转换。而所谓宽袖长袍,飘飘欲仙的名士们,也是因为多半服用了毒品才使自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创作灵感。五石散服下后不禁容易上瘾,还会使人感到燥热急痴。魏晋名士多轻裘缓带,多半因为五石散的药效发作后身体燥热;不仅如此,长期服用还会导致精神恍惚,不能控制,急躁之处难以想象,发狂痴呆,及至看见苍蝇也要拔剑追赶;所以这魏晋人多脾气暴躁想来和全民动员服药也不无关系。
五石散的疗效非常明显,服用轻则十分痛苦,重则丧命。但是创始人何晏的名气和地位,加上价格不菲,使得名士争相效仿,乐此不疲,当作了一种代表身份的证件。吟诗清谈都要服散饮酒,诗句中间加上行散二字或许正是表达一种高贵,五石散已经由一种毒品变成了那个年代妖魔化的符号,它就是在那个弥漫着腥味的岁月中得以麻醉自我,放纵自我的寄托。名士们在朝不保夕的年代里,始终以一种高洁雅致的梦想支撑自己。他们宁愿服药身亡,也不希望自己在斗争的中心沉没。
五石散换来的是一时的快乐和繁华。它的推崇者,玄学创始人、代言人,也是魏武帝的女婿何晏,亦没有逃脱名士横死的命运。但是曾使多少人沉沦的五石散并没有随之消亡,却一直时隐时现地出现在历史中。到了隋唐,甚至出现了《解散方》,可见五石散的魅力所在。五石散,也许真的成为了后人对那个时代的一种遐想,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时尚,更多的是一种痛苦。
“五石散”是什么?名医孙思邈为什么告诫徒弟要将之毁了?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是中医配方,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黄等五石,所以取名为五石散。
五石散的出处及作用
东汉末年,当朝政局不安,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平民不仅饱受战乱之苦,更要抵抗疫病流行,而政府县衙自顾不暇,很多人因此死于非命。
据史书记载:东汉共发生大疫不下十次,疫病流行肆虐,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这时候,有一个叫张仲景的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见惯了官场的种种丑恶,也见惯了当时的“生灵涂炭”,所以他立志成为一名济世为怀的医生。也好在他家境也算殷实,所以他有机会读书,他也确实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更是接触到了很多医学典籍。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医生。
随着日积月累,张仲景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术也日渐精湛,救下了不少的疫病患者。后来他根据自己的医术、他的临床经验,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包含了丰富的临床医学和中医方剂,“五石散”就是出自于该著作。
由此可见“五石散”是用来治疗伤寒症的,而且治疗的效果都非常的好,张仲景利用这个方剂救活了很多人。由于这个方剂确实效果很好,就这样一直着流传下,到了东晋时期,由于使用的人越来越多,产生的作用效果也越来越“宽广”。
根据当时东晋人的说法,吃了“五石散”之后,人不但不畏风寒,同时还有其他的诸多好处,人的性格也会变得开朗活泼,还能治疗腰酸背痛的老顽疾。而且体力也逐渐增强。
还有些人服用后,人体忽而发冷忽而发热,等一会精神却可以进入一种恍惚忘我的境界。世俗的烦扰、内心的迷惘都可以被忘怀,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忘我境界”。
因为功效独特,一时间让人对“五石散”趋之若鹜。发展到后来,家里来了客人,可以不上茶,但是不可以不用“五石散”待客,如果家里没备有“五石散”,会让主人家觉得是没有面子的事。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按照书上的说法,就是““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关于服用“五石散”,由于其药性燥热,食用方法也很讲究,也很麻烦,价格也很贵,所以只在士族贵族中间流行。虽然很麻烦,不过那些贵族都是乐此不疲,在当时也有一套很完善很流行的服用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服散后一定不能静卧静坐,而是要走来走去。所以魏晋名士最喜欢散步,称之为“行散”。
2、服用“五石散”后可以让人性情亢奋,浑身燥热,身体肌肤敏感变高,所以急需散热,方式有不停地吃冷东西、喝温酒、泡凉水澡,或者脱衣不停地运动,用出汗方式来发散热量,直到身体的余热发散完全为止。
“五石散”盛行于 魏 晋 ,就连一些名人雅士都有服用。
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何平叔 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在那个时代的熏染下,就连“书圣”王羲之也不能免俗,对这些“服散”好处多多的传闻深信不疑,随波逐流服用起了“五石散”,而且达到了沉迷的地步。
《晋书·王羲之传》中的记载:“羲之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
这里说的是王羲之认识有一个叫许迈的道士,两人经常一起游玩,一起服用石散。由于服用途中并没有预期的效果,于是不惜踏遍万水千山,就是为了采集好的药石。
关于王羲之服用石散,还诞生了一个“东床快婿”的故事:“有一次王羲之刚服用完五石散,热的受不了,就把衣服脱下来散热,“老丈人”郗鉴看到王羲之也服用五石散,有当地文人雅士的风范,于是就决定招他做自己的“东床快婿”。
这当然是故事了。不过这个故事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当时在东晋时期的“上流社会”,确实很流行服用“五石散”。
为什么孙思邈在临终前告诫弟子要毁了五石散
我们先看看游山玩水、抚琴饮酒,长期服用石散的“书圣”王义之是怎么样的。
长期服用五石散,王羲之身体并没有越来越好,反而变得越来越差。
他曾向亲友多次提及:“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
王义之更写了(夜来腹痛帖)来抒发心中憋屈的心情,也有一些后悔的情绪在里面,可惜已经为时已晚。王羲之长期服散的结果是:干呕、心痛、吃不下饭、肚子痛、且病入膏肓难以治疗。在被病痛折磨一通后,王义之于公元361年去世,享年59岁。
由于“五石散”含有(砷)的成分,也就是砒霜,而且该方药效“燥且猛烈”,长期服用无异于慢性中毒,还会导致精神恍惚,急躁之时透彻骨髓,状若颠狂,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对人拔刀相向。
“药王”孙思邈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正因为他很长寿,活了141岁,见多识广的他更明白“五石散”对人体、社会的危害,“服散”恶习的流行也让他深恶痛绝,所以他在临终前就告诫弟子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五石散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五石散的功效与作用用量、五石散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