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耳炎(中耳炎什么感觉)
今天给各位分享什么是中耳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耳炎什么感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
文章目录一览:
- 1、什么是中耳炎呢?
- 2、什么是中耳炎?
- 3、什么是中耳炎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 4、什么是中耳炎
- 5、中耳炎有什么表现?
什么是中耳炎呢?
病情分析:中耳炎是因为细菌或者是病毒,通过外耳道,或者是通过咽鼓管导致的中耳腔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中耳炎分为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等。一般卡他性中耳炎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的原因造成的,患者早期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检查耳朵鼓膜会成急性充血的状态。患者多半会伴随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就是对症的全身应用抗生素,和局部应用消炎的滴耳液,积极的治疗,如果要是中耳腔有渗出的,还需要,保持咽鼓管通畅的前提下,使用一些促进分泌物排出的药物。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的,一般急性的,也是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然后把耳朵里面的脓性分泌物清理干净,耳朵局部使用滴耳液治疗,慢性的化脓性中耳炎,一般不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主要就是耳朵局部用药治疗。
什么是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什么是中耳炎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有:1、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如果是儿童常常会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2、急性中耳炎会有隐隐耳痛;慢性中耳炎则会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 3、低调间歇性的耳鸣,尤其是当头部运动或打哈欠、擤鼻涕时。4、对于化脓性中耳炎,耳朵内会流脓,反复不止,严重时还会混有血性分泌物。另外,中耳炎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会有眩晕和头痛。
什么是中耳炎
分类: 医疗/疾病 五官科
解析:
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部份或粘膜的发炎病变。中耳腔由咽鼓管与鼻咽相通,上呼吸道疾病,如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或急性传染病,如伤寒、麻疹、白喉、水痘、百日咳等,会因病情蔓延而引发急性中耳炎。外伤性的耳鼓膜破损,擤鼻不当,鼻骨骨折后感染,跳水姿势不正确,鼻腔栓塞物滞留时间过长,鼻咽部新生物,腺样体肥大等症状也会引发中耳炎。
儿童的咽鼓管较短直,管腔也较宽,因此容易感染上呼吸道疾病,全身症状明显,常常掩盖了耳部疾病,因误诊而导致延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会变成慢性中耳炎,引发多种并发症。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是链球菌、葡萄球菌或肺炎双球菌感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
1。初发期:有显著的耳部跳痛,疼痛感放射到颈部;发烧;由于咽鼓管粘膜肿胀而管腔封闭,故有耳闷感觉,但听力没有明显下降。作耳道检查时,可见耳鼓膜正常光泽消失,鼓膜和锤骨柄的周边有贲张的血管,锤骨柄和锤骨短突仍可辨认。
2。化脓期:受到感染后12--24小时,中耳腔开始有脓液形成,此时耳内疼痛剧增,并有发烧畏寒症状;儿童患者会发高烧,出现呕吐、抽搐、腹泻和脑膜 *** 等重症,听力明显下降,伴有耳鸣;内耳检查可见耳鼓膜全部呈红色,变厚而且向外膨出,正常辨认标志已无法分辨;乳突部压痛明显,儿童患者乳突部有肿胀,音叉检查呈传导性耳聋症状。
3。穿孔期:由于受到中耳腔内不断增多脓液的压迫和病菌侵害,耳鼓膜会发生局部坏死和穿孔,脓液从穿孔处外溢,中耳腔内压骤减;若脓液引流顺畅,患者会感到耳痛顿时缓解,退烧,听力好转;耳内检查可见穿孔的耳鼓膜,穿孔是大小不同的,较小的穿孔因脓液溢出而可见搏动性反光,溢出的脓液起初黏稠还带有血丝,逐渐变为全脓液。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的结果。急性转为慢性的主要原因有:
1。急性中耳炎及其并发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咽鼓管有病变;
3。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毒害性大,病变复杂严重,等等。
慢性中耳炎在临床上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病变仅在中耳粘膜发生慢性浸润性炎症,不损害骨壁,不出现复杂的并发症,耳鼓膜穿孔只在中鼓室。恶性病变则有肉芽、息肉增生和胆脂瘤,听骨,上鼓室、面神经管、骨迷路、颌骨板等骨质损害,慢性中耳炎恶性发作时,可能蔓延感染至颅内,完全破坏耳鼓膜,一般恶性中耳炎都在上鼓室发病。
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患者应该卧床静养,服用止痛药,用5%的酚甘油滴耳,每日3--4次,每次5--8滴即可。为增强止痛效果,酚甘油内可加入少量地卡因溶液。耳部热敷或冷敷,服用磺胺或注射青霉素。但耳鼓膜未穿孔或排脓不畅时,病情不会好转,这时要做鼓膜切开手术,可用无菌脱脂棉条置入耳内引流脓液,并不断更换棉条,效果很好;或每日用3%的硼酸溶液、4%的硼酸酒精、1/1000的雷瓦诺尔溶液灌洗耳内,每日3--4次,还可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滴耳,用于清除耳内脓液。滴耳药水有10%的黄连溶液,0。1--0。5%的黄连素药水,10--30%的磺胺醋酚钠溶液等,选择其中的一种每日滴耳3--4次,每次5--6滴,滴入后,用手指压压耳道口。流脓停止后听力仍然很差的患者,要定期作耳吹张和耳道空气 *** ,用以消除中耳黏连。治疗中耳炎的同时,可用1%的麻黄素药水或10%的弱蛋白银溶液滴鼻腔,每日3--4次,一侧鼻腔每次5--6滴,以使回鼓管畅通并消毒是必要的治疗措施。慢性中耳炎应当积极地给予治疗,常用的方法如下:
(1)粘:外耳道及中耳内如果有较多的脓汁存留,滴什么药物都难以有效。因此清除脓液是治疗的关键,可用棉签仔细的擦拭,或用吸引器吸出。
(2)洗:如脓汁粘稠,不容易擦出时,可用3%双氧水清洗,然后再用吸引器吸出或用棉棒擦拭。
(3)点:局部滴入敏感药物。
(4)栓:将棉栓放置在穿孔孔部。
此外还可选口服一些中药或敏感的药物。如果经过上述方法仍然无效,经检查中耳有肉芽或胆脂瘤者,应当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1)、如患感冒、伤风、咳嗽、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要积极治疗。
(2)、平时擤涕时不能用力。
(3)、注意防止水液侵入耳中,患病时禁止游泳、潜水,同时洗澡尤其是沐浴、理发、雨中行走时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外耳道。在婴儿要注意防止其眼泪、鼻涕、口水等流入耳朵里。
(4)、对婴儿要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即授乳时将婴儿取头高位授乳,切忌横位授乳。
(5)、禁止乱掐耳朵。
(6)、注意加强营养。
(7)、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8)、切勿乱用外用药。
(9)、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不宜温度过高。
就诊指南:
1、确定中耳炎的类型。(1)单纯型:最常见,多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检查见鼓膜中央部穿孔。(2)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特点是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3)胆脂瘤型,但非真性肿瘤,耳内流脓量少,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有时可出现头痛及听力明显下降。
2、应请耳鼻咽喉科医生详细检查耳内,区别上述类型。
3、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4、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5、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6、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 *** 。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7、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8.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中耳炎有什么表现?
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病情,不同类型症状表现不同,具体类型及症状如下:
一、急性中耳炎:包括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和渗出性中耳炎,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堵、耳痛、耳闷,可以看到鲜红色鼓膜,通常继发于伤寒以后,鼻子堵、咽痛、发热等症状,继而出现耳朵症状,治疗主要选用氧氟沙星类的滴耳剂滴耳朵,同时配用口服药物治疗;
2、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腔有渗出液,除要进行口服治疗外,还要进行依据渗出液的多少进行鼓膜穿刺,进行引流,蒋分泌物引流出来以后,可以缓解耳堵、耳闷,包括听力下降等问题。
二、慢性中耳炎:包括单纯型中耳炎、骨疡型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常见症状有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分泌物流出,可能会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有异味,具体分析如下:
1、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可能不单纯有分泌物,骨头周围可能有基础性破坏,伴有头晕等症状,需要手术治疗;
2、单纯化脓性中耳炎:可以选择保守治疗,通过点药或吃药进行治疗;
3、胆脂瘤型中耳炎:需要考虑选择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缓解症状。
关于什么是中耳炎和中耳炎什么感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