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包穴的位置和功效(阴包经的准确位置功效)
今天和朋友们分享阴包穴的位置和功效相关的知识,相信大家通过本文介绍也能对阴包经的准确位置功效有自已的收获和理解。自己轻松搞问题。
文章目录一览:
阴包穴位疼有什么原因?!!!!!!!!!!!
阴包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能够调经止痛,利尿通淋,如果出现疼痛很可能是由于肝气不舒,或者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
谁有人体各部位的穴位图?
·头颈部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肛门前阴部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四肢部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口: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 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按摩针灸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很多朋友问到艾灸的季节和时间,艾灸什么时候最好?艾灸多长时间为宜?其实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时候。什么时候都可以灸。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
《古法经络》常见病经络调理的方法
1 调理:心慌、气短、胸闷、无力
心脑、心脏是特殊且重要的部位,早有症状应该尽早调理;心开窍于舌,可以先观舌下血管异样;每一个脏腑都有自己对应的本经,只有心脏是两条本经,即心包经与心经。这两条经络疏通后就能很好的改善。心包经,由下向上扣到腋下;心经顺小指由下向上扣,肘弯处是重点。
发生原因: 三焦不通,气滞、气阻中焦
调理方法: 打开中焦,改变气滞,上下三焦贯通,使气血顺畅
调理穴位: 中脘穴、渊腋穴、辄筋穴
调理原理:
1.1中脘穴: 打开中脘穴就是把三焦当中的中焦打开,气可以上下贯通,可以改善腹胀、胸闷、气短的现象。气上下贯通,血自然上下流动,这样可以改善无力的现象。
1.2 渊腋穴: 是胆经的循经路线,长时间出现气滞以后,会造成两肋胀满,其实就是渊腋穴这个位置遇阻导致胆经不通畅,结合气滞的原因,就会导致人出现胸闷、痛胀的情况。对渊腋穴进行排瘀扣痧,把已经产生的气滞血瘀排出来,改善胸闷、痛胀的症状。
1.3 辄筋穴: 和渊腋穴起到一样的作用,可以改善乳腺胀痛、胸闷气短、两肋胀痛的状况,同时可以增加心肺空间功能、提升气血,对胸闷气短、无力的人群有很大的帮助,也改变了病症的根源,而不是单单去治症。
2 调理膝关节疼痛
膝关节的疼痛直接影响行动,对生活质量与寿命都有影响。
发生原因:百病皆经络不通,膝关节疼痛是风寒入侵,导致经脉闭塞,造成了关节疼痛症状的出现。
调理方法: 打开经络,清除关节内的寒湿,使关节的气血升阳,缓解关节疼痛,也让关节进行正常的气血循环、代谢,减少关节疼痛,令组织生长。
脾经扣痧可很好地疏通脚胀,再在膝关节内侧扣;选胃经、膝关节外侧扣,最后绕膝关节一围扣痧;如果有滑囊炎的要在委中也要扣痧。
调理穴位: 阳陵泉穴、阴陵泉穴、血海穴、膝阳关穴
调理原理:
2.1 阳陵泉穴、阴陵泉穴、血海穴、膝阳关穴
把关节周围的穴位打开,让气血畅通、充足,温度提升,让关节去除寒湿。促进关节部位的回流代谢,气血循环正常。使腿部内侧的韧带松解,改变关节弯曲和罗圈腿的症状。使关节腔内产生的血瘀积水,能通过气血回流,形成一个代谢排泄的过程。
2.2 胆经、脾经: 关节的循环代谢出现了障碍,风、寒、湿无法排除。我们通过阳经来注阳气使关节温润,打开阴经使气血回流,进行身体的一个正常反应代谢,促使关节生成自我所需营养,来代谢里边多余的淤积物和寒湿,使关节逐步恢复正常。让身体进入自我康复的过程。
3 缓解视疲劳、眼干涩
缓解方法: 先解决脑供血不足的问题,再打开眼部周围经络瘀阻。
发生原因: 阳经、胆经有火,脑供血不足造成视疲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代谢失常造成眼部干涩。
调理穴位: 风池穴、头临泣穴/本神穴、阳白穴
调理原理:
3.1 风池穴: 脑供血不足最大的原因,是胆经的风池穴不通畅,风池穴这个位置产生了经脉瘀阻,对风池进行按压与扣痧排于、排火。使脑部供血充足,也就是眼球摄血充足,就会改变眼部疲劳和眼部干涩的现象。
3.2 头临泣穴/本神穴: 两者相连相通,也是胆经的循经路线。经脉瘀阻会出现青筋、青血管。可以用手指弹这个青筋,也可以用扣痧拍轻轻的扣痧,打开眼部周围经脉瘀阻,恢复眼部供血,让眼睛清凉明亮;
3.3 阳白穴: 阳白穴是胆经在我们眼周的一个循环穴。头临泣/本神、阳白三者互相转换,使气血就循环,改善眼周疲劳疏通眼部周围的瘀阻点
4 调理小孩消化不好
小孩消化不好与脾胃发育不良有关系,可以通过增强体质,提升阳气来改善。
调理方法: 增强代谢,辅助孩子进行消化代谢发生原因:孩子脾胃比较虚弱,没有能力代谢,不能消化过硬、寒凉或者过多的食物。
调理位置: 腹部
先摸肚子,了解哪部位硬、热、冷、水声;再揪肚皮或揉肚子(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最后揪胃经(大腿小腿)
调理方法:
以肚脐为中心,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揉按,直到孩子开始排气,肚子变软,有的直接排便,这个时候孩子的肚子就会通畅。有的孩子会感觉到饿,但不要给孩子多吃,特别是夜间不要给吃的,这样慢慢可以把孩子的脾胃调节好。
5 调理小孩感冒发烧
小孩感冒的发展: 会咳嗽、扁桃体发炎,会感染会有鼻炎、严重时会伤到心脏及大脑。
发生原因: 炎症、风热、风寒
调理穴位: 坎宫、天门穴、太阳穴、推天河水 、捏脊
先坎宫、天门、太阳穴;再揉手心、手指头,并推天河水(热的推不热了为好),上下擀脊,也可改为上下揪脊。
调理原理:
5.1 推天河水: 自手腕内关推至曲折,成人的叫心包经,小孩叫天河水,引天河水降心火,可以改善孩子发热问题,抹上润滑油,从下往上推,至少推 300 到 500 下,心火下行可以让小孩儿退烧退热。
5.2 捏脊: 从腰往大椎的方向擀皮,通畅他的阳经督脉、膀胱经,使气血通畅。内在真正的气血通畅就不会有外在的假热。
5.3 开天门穴: 发烧期间有头痛的现象,可以开天门,从印堂处一直推到发际处,反复往上推。
5.4 推坎宫: 从印堂处一直刮至眉梢,这一段为推坎宫,可以改善小孩儿的头痛,推坎宫在 150下左右
5.5 按揉太阳穴: 顺时针按揉太阳穴 150 次,可以改善孩子的头痛。
5.6 推无名指: 自手掌根推到指尖,清肺止咳;推食指:手臂端向指端推,推200到300下,清肺润大肠改善小孩的咳嗽、发热、头痛的症状
6 缓解痛经
缓解方法: 提升自身的热量,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一做提肛杠的动作,提肛就会使内在生热、升阳。对于已经造成寒凉聚集的人可通过扣痧来改善。
产生原因: 身体代谢过程中的一种反应,有的人是由寒凉引起,有人是天生体寒造成,不论是哪种原因,总之都是因为寒而产生。
主要人群: 青年、中年女性调理穴位:关元穴、八髎穴
调理原理:
6.1 关元穴: 驱除寒凉,在扣痧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小腹变暖变热。
6.2 八髎穴: 八髎是 8 个穴位,八髎扣痧时间要久一点,力度不要太重,痧扣出来的时候就能能明显的感觉到,从八髎到小腹都是变暖变热的,痛经症状得以改善。
7 妇科调理(月经不畅、宫寒、肌瘤、囊肿、积液)
产生原因: 寒湿过重,湿气和寒症让子宫内出现了宫寒及经血不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通过排湿升热来改善。
调理方法: 排湿升热
调理位置: 脾经 、三阴交穴、血海穴、阴包穴
八髎部位是重点,上下扣到位,如有卵巢囊肿则顺着作髎再向两边扣。这叫前病后调,因为有反射区。
调理原理:
7.1 脾经、三阴交穴: 疏通脾经,可以代谢湿气。
7.2 血海穴:是女性子宫的排污口,与子宫相通,血海穴扣出的痧多脏,宫内淤血就多多,血海穴扣痧、排于,看到血瘀就是宫内在排淤,可以排泄掉很多残留的血瘀。
7.3 阴包穴: 可以改善一些妇科问题引起的疼痛、炎症问题,可以改善妇科寒湿而引起的肌瘤、囊肿、积液等问题。如果问题严重可以搭配上关元穴与八髎穴,这样既可以改善痛经、月经不畅的问题,也改善了其他问题。
8 调理面部长痘
调理方法: 打开中脘穴,脐周扣痧
产生原因: 吃东西不当或者身体代谢不正常引起面部长痘,是内在的湿气不能代谢,在脸上才表现出这种湿热的痘痘
调理位置: 中脘穴/中焦
调理原理: 把中焦打开,湿热就不在上行,就会下行,脸上痘痘就会改善。
9 调理牙痛
调理方法: 打开三焦经
产生原因: 火症引发炎症,引起牙痛。
调理位置: 翳风穴、肩井穴
调理原理:
9.1 肩井穴
9.2 手指点住翳风穴 ,闭着嘴,咬着牙,用力呼吸然后瞬间的咳嗽一声,手指用力往上一点,可以瞬间改善牙痛,如果点按效果不明显,可以用扣痧拍扣翳风穴。
10 腰椎疾病调理
这个发病很多,一但发病就易出现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导致坐骨神经痛,行动不便,甚至瘫痪。
产生原因: 经络闭塞,腰肌发生痉挛,力量失衡,双侧受牵拉力不一样,甚至导致腰椎偏斜出现突出增生、突出。
调理方法: 把膀胱经这一侧打开,气血充足,使腰肌放松,原本的牵拉力把腰椎又牵拉回正位。
调理位置: 肾腧穴/大肠腧穴,环跳穴,承扶穴,委中穴
腰肌劳损就先扣腰肌,腰柱的问题就要在腰柱上扣,其中大肠腧要重点扣痧;再配合环跳、承扶、委中效果会更好!
调理原理:
通过调理大肠腧穴,环跳穴,承扶穴,委中穴,把膀胱经这一侧打开,气血充足,使腰肌放松,原本的牵拉力把腰椎又牵拉回正位。真正从根源上改善这个问题,而不是症状上去改善。
补充:
乳腺疾病调理:
乳腺疾病有乳腺增生、结节、纤维瘤等。也是运用了反射区先病后调,不碰乳房乳腺在后背扣痧即可。定位是找对应的位置不是交叉。扣痧时可扣全区域,都要扣到位扣透。
泌尿疾病调理:
泌尿疾病包括尿频、尿急、漏尿等,都是经络闭塞导致,对于男性,往往是肾气亏虚导致前列腺引起这些症状;对于女性,往往是下泄受限、下口关闭来严引起。调理重点是带脉,带肪的位置即腰带一圈的位置,带脉对各经络都有疏通作用,扣带脉效果明显。
颈椎病调理:
颈椎病的原因很多,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严重者则影响大脑供血,甚至有脑血栓,颈椎部位较特殊,可以说是心与脑的桥与纽带。
扣痧主要是针对三经一脉,扣痧时要让补扣部位绷紧,否则胆经、三焦经不易扣到位。
肩周炎调理:
肩周炎又称为五十肩,即50岁的人都会有,现在年青人也有了,主要是空调、开车、保暖不当,风寒侵入经络导致的经络不通。调理往往是一次见效,多次很好恢复到正常的活动状态。扣痧部位在肩外侧肩缝,绕半圈(除了腋下)。
如果手向后痛则扣上与前部,严重者顺三焦经扣到肘部;手由前向上伸举痛则在天宗穴区域多扣。
人体的骨骼穴位器官分布简介?
头维穴 发际穴 阳白穴 印堂穴 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 睛明穴 丝竹空 瞳子髎 承泣穴 球后穴 四白穴 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
补充:前顶 通天 上星 神庭 承光 当阳 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
头部背面穴位图
百会穴 后顶穴 风府穴 风池穴 天柱穴 哑门穴 太阳穴 下关穴 客主人 耳门穴 听宫穴 翳风穴 颊车穴 大迎穴 人迎穴
补充:四神聪 强间 脑户 目窗 正营 率谷 承灵 脑空 头窍阴 完骨 天冲颔厌头临泣 悬颅悬厘听会和髎 角孙 颅熄 玉枕
胸部腹部穴位图
天突 璇玑华盖紫宫玉堂 膻中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会阴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气户 库房 屋翳 赝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满 梁门 关门 太乙 滑肉门 天枢 外陵 大巨 水道归来气冲髀关 足五里 阴廉 急脉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日月 期门 天池食窦天溪胸乡 周荣 中府 云门
人体背部穴位图
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灵台 至阳 中枢 脊中 悬枢 命门 腰阳关 肩中俞 肩外俞 附分 肩井 天髎 曲垣 秉风 天宗 臑俞肩贞大杼 风门 肺俞 厥阴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胆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肾俞 气海俞 大肠俞 关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上髎次髎 中髎 下髎 腰俞 会阳长强魄户 膏肓 神堂膈关魂门阳纲 意舍 胃仓 肓门 志室 胞肓秩边白环俞
上肢内侧穴位图
天泉穴 天府穴 侠白穴 青灵穴 曲泽穴 尺泽穴 少海穴 孔最穴郄门穴间使穴 内关穴 列缺穴 经渠穴 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 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 少冲穴
上肢外侧穴位图
曲垣 秉风 巨骨 肩髎 肩髃 臑俞 肩贞 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髎天井 小海 曲池 手三里 上廉下廉 四渎 支正 温溜 三阳络 支沟 会宗 偏历 外关 养老阳谷 阳池 阳溪腕骨后溪 中渚 前谷液门少泽关冲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下肢内侧穴位图
箕门穴 血海穴阴包穴曲泉穴 阴谷穴 阴陵泉 膝关穴 地机穴 中都穴 漏谷穴 筑宾穴 蠡沟穴 三阴交穴交信穴 复溜穴商丘穴中封穴 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 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
下肢外侧穴位图
居髎 环跳 髀关 风市 中渎 伏兔 阴市 梁丘 膝阳关 犊鼻 阳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条口 丰隆 外丘 阳交 飞扬 光明 阳辅 悬钟 跗阳 解溪 冲阳 丘墟 太冲 陷谷 足临泣 第五地 内庭 行间 大敦 厉兑 足窍阴 至阴 侠溪 足通谷 束骨 京骨 金门 申脉 仆参 昆仑
人体穴位常识和受损症状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1、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2、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3、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4、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关于阴包穴的位置和功效和阴包经的准确位置功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