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的特征(秘色瓷百科)
针对秘色瓷的特征这个问题,本文将综合不同朋友对这个秘色瓷百科的知识为大家一起来解答,希望能帮到大家
文章目录一览:
- 1、传说中的秘色瓷到底是什么呢?
- 2、“秘色瓷”有哪些特点?
- 3、越窑瓷器有“秘色瓷”之称,这个“秘”指的是什么颜色?
- 4、“秘色瓷”的“秘色”究竟是什么颜色呢?
- 5、越窑的“秘色瓷”出现在哪朝代?为什么称为:秘色瓷?
传说中的秘色瓷到底是什么呢?
秘色瓷的生产时间从晚唐直到宋初,唐、辽、宋皇家均使用,五代时期除吴越国外,文献记裁前蜀曾向中央进贡秘色瓷,考古发现广州、长沙均出土有五代时期的秘色瓷器,说明当时前蜀、楚、南汉均曾得到并使用秘色瓷。毫不夸张地说,秘色瓷器在九至十一世纪是一种“国际性”的高品质瓷器。
秘色瓷,胎质细腻纯净,气孔小而少,普通瓷器上常见的铁锈点等杂质几乎完全不见,釉色以天青色为基本色调,施釉均匀,少见流釉或积釉现象。秘色瓷因其质地上乘、存世数量少而广为关注。
五代时期 越窑秘色瓷刻莲瓣纹碗 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塔出土 今藏 苏州博物馆 为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关于秘色瓷的“千年之谜”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其诗作《秘色越器》中这样写秘色瓷。
唐代 越窑秘色瓷花口盘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故云秘色。” 北宋赵令畤在《侯鲭录》中这样解释“秘色瓷”。
北宋 越窑青釉刻折枝花卉纹盒 故宫博物院藏
除此以外,在《吴越备史》、《十国春秋》、《宋史》中都有关于秘色瓷器的记载。在唐宋时期,人们对于秘色瓷是有概念的。宋代以后,秘色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等到后来人再看到唐宋文献的时候,大家已经不知道里面记的秘色瓷是什么了。就这样,秘色瓷成了一个谜,再没有人确切的知道秘色瓷究竟是什么样的瓷器。
关于秘色瓷之谜一直持续到了现代,转机在1987年。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遗址展开考古发掘。伴随地宫中器物一件件面世,人们发现了一块碑,叫做《监送真身时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顾名思义,这是一部记录地宫中埋藏物品的账目,而秘色瓷就在这个账目中。
《监送真身时随真身供养道具及金银宝器衣物帐》碑拓片
碑文中明确记录着与地宫出土器物中相对应的13件越窑青瓷,包括花口碗、花口盘、葵口碗等。此外还出土了一件八棱瓶,一般也被认为是秘色瓷。
法门寺的考古发掘,让身份成谜的秘色瓷在几百年后遇到了转机。现代人终于得知什么样的瓷器被称为秘色瓷,而秘色瓷与普通的越窑瓷器又有所不同。
既然考古让我们认定了一部分秘色瓷,我们就可以在考古发现中找出一堆秘色瓷。
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器 越窑釉色瓷八棱净瓶
此次展出的不同出土地点不同时期的秘色瓷八棱净瓶对比
法门寺出土的越窑秘色瓷葵口盘
法门寺的考古发掘,为秘色瓷器的判断建立了标准,也暗示着秘色瓷与帝王的特殊关系。随后,我国发现在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地、北宋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北宋周王赵祐墓、辽圣宗贵妃墓等等一系列墓葬中,都出土了有可能是秘色瓷的器物。就这样,大批的秘色瓷“ 复活 ”了。
北宋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出土文物介绍
北宋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出土的越窑秘色瓷刻海水龙纹盘(细部)
其他文物 越窑秘色瓷刻云鹤纹盒等
辽圣宗贵妃墓介绍
越窑秘色瓷银扣执壶
越窑青釉刻划对蝶纹盘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陵寝墓葬中的发现明确表达着秘色瓷的特殊地位,结合文献记载,可知秘色瓷确实是进贡给皇帝使用的瓷器。
“秘色瓷”有哪些特点?
这时的越窑青瓷称“秘色瓷”,意思是庶民不能使用,专供宫廷用瓷。釉色青翠莹润,器壁薄,器形规整,口沿细薄,转折处棱角分明,给人轻巧之感。器物有杯、碗、盘、茶托、执壶、罐等。
越窑瓷器有“秘色瓷”之称,这个“秘”指的是什么颜色?
青绿色
“秘色”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中的描述:“九月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秘色”瓷最初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应该是指稀见的颜色,是当时赞誉越窑瓷器釉色之美而演变成越窑釉色的专有名称。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数件秘色瓷,使得这种神秘的瓷器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釉色青翠,匀净,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特别是湖水般淡黄绿色的瓷釉,玲珑得像冰,剔透如玉,匀净幽雅,令人如痴如醉。
“秘色瓷”的“秘色”究竟是什么颜色呢?
;晚唐诗人陆龟蒙曾以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赞扬越窑所产的“秘色瓷”,
由陆龟蒙的这首诗可知,秘色瓷产在越窑。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一带,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所以叫越窑。越窑的烧造历史自东汉至宋。晚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工艺最精湛的时期,成为著名的青瓷窑。
那么,“秘色”指的是青翠色吗?
其实专家对此争议非常激烈。有人认为,“秘色”是指一种釉饰颜色,其依据之一便是陆龟蒙的这首诗。也有专家考证认为,“秘”从古文字的角度看就是“苾”字,“苾”指一种青绿色的香草,由此“秘色”便指青绿色。
更有专家引用宋朝赵彦卫《云麓漫钞》的记载:“青瓷器,皆云出自李王,号秘色。又曰出钱王。今处之龙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这段话表明关于秘色瓷当时已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秘色瓷”出自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越,因为钱王就是指越国的国王;颜色呢也有多种,粉青和艾色。
什么是“艾色”呢?
艾色就是青黄色。由此看来,“秘色”并不专指青色。事实上,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这一点。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宝塔轰然倒塌,塔基下的地宫暴露出来,一批稀世之宝的出土轰动了世界,其中有一块记录所有器物的名为“衣物账”的石碑,让大家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出土物的名称。
这块石碑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等账目。这些瓷器的共同特点是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特别是湖水般淡黄绿色的瓷釉,玲珑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匀净幽雅,令人陶醉。由此看来,秘色指的是青黄色,并不专指青绿色。
总结:
当然,还有专家考证,说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庶用,故曰秘色。”由此得出“秘色”指专门呈贡朝廷的瓷器釉色的配方。
也有专家从文字的构成角度进行佐证,认为“秘色”两个字符联合起来表示“敷脸用的粉末”,引申指“药粉配方”。所以,“秘色”的意思是“保密的釉料配方”。因此,直到现在,“秘色”究竟指什么颜色似乎还是没有定论。
越窑的“秘色瓷”出现在哪朝代?为什么称为:秘色瓷?
越窑的“秘色瓷”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
秘色瓷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
关于秘色瓷的特征和秘色瓷百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