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是几品官(古代状元一般封几品官)
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古代状元是几品官要如何操作,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很多古代状元一般封几品官相关的答案,组成一篇内容丰富的文章,希望能到您
文章目录一览:
- 1、古代的科举状元是几品官?
- 2、状元是几品官
- 3、古时候状元是几品官
古代的科举状元是几品官?
状元不是官,只是科举考试中最后一场殿试第一名的称号而已,只能说是一种当官的资格,至于究竟几品官,历朝历代不一样。基本是唐九品、宋八品,明清从六品。
科举制度,始创于隋代,兴于唐代。唐朝正式将第一名称为状元。但是注意,与后世的单一制不同,唐朝科举分很多种,有常科(制度化的科举)和制科(皇帝特旨选才)之分。常科中,又有几十种分类,其中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属于常见的,极其复杂。又以秀才、明经、进士三科为主。秀才科考方略策,相当难,而且州的长官就要受处分,最后导致秀才科无人问津,到了明清沦为生员的代名词。明经科考儒家经典,最容易。进士科介于二者之间,考时务策,比明经科的死记硬背更有含金量。
那状元授予什么官职呢?其实常科状元没有任何优势。所有通过这几个科的士子,还需要经过吏部的考试,叫做选试,才可以正式当官。之前的状元也好,最后一名压线通过的也好,区别不大。选试结束会给个等第,比如秀才科上上第授正八品上官职,明经科的上上第授从八品下官职,而进士、明法两科,甲第授从九品上;乙第授从九品下。
另外,唐朝在常科之外还有制科,这种科举考上是直接授予官职的,不用再经过吏部选试。制举及第,原来没有出身和官职的,一般授从九品上阶或下阶的县尉,也有授给正九品下阶太子校书的。进士及第一般均为从九品下阶,制科起家比进士高一至二阶。原有官职的,可以升官,成绩特优的,可以升三至四阶。连续参加,连续登科者,可以迅速升迁,很快就可以做到五品高官。比如唐玄宗时的宰相张说,就是武周时期制科的状元。还有著名诗人王维、书法家柳公权、名相武元衡,都曾在不同科中获得过第一。
然后说说宋代。宋朝对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一个典型的改进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后不用再经过吏部选试,可以直接当官。而且宋代明确了乡试、省试(不是现在的地方省,而是中央机构尚书省)、殿试三级科举。并设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三人,第一称状元、第二称榜眼、第三称探花。这套体系也被后世沿用。
不同于唐朝状元也只能做个九品官。宋朝比较尊重读书人,从太宗起,殿试结果一公布,即以将作监丞(正八品上)或大理评事(正八品)作为状元的入仕起点,一般进士的入仕的官阶也相应提高。而且在宋朝,进士科地位正式高于明经科,并且状元会被派往大州担任通判,三年后新科状元产生,上科状元即刻回朝任职,从此官运亨通。宋朝状元也是人才辈出,比如北宋名相吕蒙正、词人黄裳(金庸小说中那个九阴真经作者)、南宋理学大家陈亮、著名词人张孝祥,当然最著名的莫过于一身正气的文天祥了。
元朝,因为蒙古人不重视读书人,科举制度一度受挫。长期不开科举,仁宗时开了也多是走走形式,很多还被蒙古人色目人把持,授官也比较随意。
明清两朝,科举制度进一步规范化。更是从制度上直接规定了状元、榜眼、探花所应被授予的官职。明清规定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其余进士,优异者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其他发往外地做些小官。庶吉士不是一种正式官职,而类似于实习,一届三年,年满谓之“散馆”,要进行考核,考核优异者留在翰林院授予正七品编修或从七品检讨,成为正式翰林。
其余外放到各部和地方任职。明清两代,翰林往往能够步步高升。明代内阁、清代南书房、军机处常常从翰林中选拔优秀官员入值,进入最高决策曾。而状元作为翰林院编撰,更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明清状元,著名的明朝有文学家杨慎、王阳明之父王华、明末内阁首辅周延儒等人;清朝有乾隆朝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四库全书总裁于敏中、扳倒和珅的嘉庆朝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王杰、同治国丈崇绮、清末名臣同治光绪帝师翁同龢、清末实业家张謇等。
此外,还有一种武举,始创于武则天时代,也需要考核文试,如兵书战策等,其他刀枪骑射等,历朝历代各不相同。直到清朝才对武举授官有了明文规定。顺治三年开始规定武状元授正三品的参将,武榜眼授从三品的游击,武探花授正四品的都司。二甲授正五品的守备,三甲授从五品的署守备。康熙年间改为一半授营职,是直接带兵的官,另一半授卫职,是皇帝的宫廷侍卫。雍正开始正式规定,武状元授御前一等侍卫(正三品),武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正四品)。再从二甲中选头十名,授三等侍卫(正五品)。其余全在兵部注册授于守备等营职。此后大体不变。
状元是几品官
状元,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在最后一次考试(唐是省试,宋后殿试)中,取得的进士第一名,也称鼎元、殿元。状元,不是官职,是考试成绩的荣誉。
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之分。
文状元
考试成绩无论怎么牛,一般不能马上去地方担任实职,需一步步历练。一开始,状元普遍进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秘书机构,各朝作用大同小异。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职责是掌修国史、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讲经史,以及起草典礼文稿。
任职翰林院,因是天子近臣,加上状元的光环,一二十年大多都能混到三品左右,如果真有能力、家族背景、皇帝喜欢,以及运气等因素,可以做到尚书、或进入内阁。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是正七品,就是口头常说的"芝麻官";其余进士考试合格者,进翰林院,称庶吉士。
状元、进士,一般要等三年后,考试合格者,部分可以安排到各部或地方任职。
武状元
开始于中唐,风行于南宋。一般从六品“校”干起,相当于如今的正营或副团
清初,武一甲进士授副将、参将;二、三甲进士授守备;武状元榜眼、探花授一、二等侍卫等。
古时候状元是几品官
状元不是官职,没有品级。它是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于殿试第一名的称呼。
在科举考试中,不论年龄,先经过第一次考试成为童生,之后以童生身份参加院试,通过院试的成为秀才。到这一步算是有功名在身,可免徭役。之后秀才参加乡试,考取举人。有了举人身份才能参加会试,通过了成为贡生。贡生就有了面圣的资格。到了殿试阶段,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其余通过殿试的叫进士。
作为考试第一名的状元并不会直接就担任实职官员,每个朝廷都有自己的规章,一般是给予翰林院编撰、秘书郎、掌修国史、做天子侍讲这些职务。
但状元郎的起点是很高的,所担任的职务上升空间一般都很大。精心尽力做几年一般都可以做到侍郎的级别。如果是做天子近臣,得到皇帝的喜爱,就可以上升到尚书的级别。
状元也有文武之分,武状元里比较出名的像唐代郭子仪,曾经两次担任宰相,做过天下兵马大元帅。文状元里有唐代诗人贺知章、王维、书法家柳公权,宋代有文天祥,官至宰相……
到了现在,状元还是才能者的代称。
古代状元是几品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古代状元一般封几品官、古代状元是几品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